痕被一点点填补好,船板被打磨得光滑平整,他还在镇上买了油漆,按照记忆中“守望号”的样子,给“破浪号”重新刷上了油漆,船头也挂上了一面崭新的红旗。
几个月后,“破浪号”焕然一新。它静静地停在渔港里,船身鲜红的油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船头的红旗迎风飘扬,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威风。陈星宇站在船上,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林阿婆和李伯也来到了渔港,看着修好的“破浪号”,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孩子,你真棒。”林阿婆拍了拍陈星宇的肩膀,“阿海要是还在,看到你这么能干,一定会很高兴的。”陈星宇看着林阿婆,突然明白了她为什么一直珍藏着那张照片,因为那艘船不仅是陈阿海的骄傲,更是他们对大海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希望。
这天,渔港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出海仪式。渔民们穿着崭新的渔裤,扛着渔网,纷纷登上自己的渔船。陈星宇也登上了“破浪号”,他要和李伯一起出海捕鱼。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声,“破浪号”缓缓驶出渔港,向着大海深处驶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海浪拍打着船身,“破浪号”在海浪中平稳地航行。陈星宇站在船头,迎着海风,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心里充满了激动。他终于明白了大海的魅力,也明白了渔民们对大海的热爱。在大海上,他们不仅捕捞着海鲜,更捕捞着生活的希望。
夕阳西下,“破浪号”满载而归。渔船驶进渔港,渔民们欢呼雀跃,将捕捞上来的海鲜卸到岸边。陈星宇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守护好这片大海,守护好这些渔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从那以后,陈星宇成了渔港里的一员。他跟着李伯学习捕鱼技巧,帮助渔民们修补渔船和渔网。每当有人问起他为什么留在渔港时,他总会指着“破浪号”,笑着说:“因为这里有我的梦想,有我要守护的东西。”
林阿婆依旧每天擦拭着窗台上的粗瓷碗,只是她的脸上多了许多笑容。她知道,陈阿海的精神已经传承了下来,而这个年轻的少年,将会带着“破浪号”,在这片大海上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岁月流转,渔港依旧在潮声中苏醒。“破浪号”依然在大海上航行,它承载着陈星宇的梦想,也承载着渔民们对生活的希望。而林阿婆窗台上的那只粗瓷碗,依旧沾着淡淡的海腥味,见证着这片渔港的变迁,见证着一代又一代渔民与大海的不解之缘
渔港的晨光
闽东渔港的晨光总带着咸湿的暖意。当第一缕阳光掠过海面,林阿婆已站在码头,蓝布帕子擦拭着那只缺角的粗瓷碗,碗沿海腥味里,藏着三十年前丈夫陈阿海未喝完的鱼丸汤。
不远处,少年陈星宇蹲在“破浪号”船头,指尖轻抚新刷的红漆。半年前,这艘布满裂痕的旧木船还是渔港角落的“弃儿”,如今船身锃亮,船头红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他想起初次遇见它时,船板吱呀作响,像位垂暮老人的叹息。
“星宇,该出发了。”李伯扛着渔网走来,老人浑浊的眼睛落在船上,满是欣慰。从前他总说“这船修不好了”,却在少年执着的眼神里,拿出了珍藏的修船工具,手把手教他填补裂痕、打磨船板。
引擎声响起,“破浪号”缓缓驶出渔港。陈星宇站在船头,海风拂过脸颊,他忽然懂得林阿婆擦拭瓷碗的温柔,懂得李伯守护旧船的执念——这些老物件里,装着对大海的敬畏,对生活的热忱。
晨光渐盛,渔船驶向深海。船头劈开的浪花里,映着少年挺直的脊梁,也映着渔港代代相传的守望。那只粗瓷碗、一艘旧船、一群渔民,在这片海的晨光里,续写着永不褪色的故事
喜欢。
第215章 出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