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仓库,还翻出几本旧书,您要不要看看?”
     那些旧书堆在角落,蒙着一层灰。苏晓蹲下来翻找时,指尖突然触到一本蓝色封皮的书,书脊上写着《漱玉词》。她翻开扉页,瞬间愣住了——上面的字迹,和编号“01”那本书上的“清和”二字,一模一样。
     “外婆,您看!”苏晓把书递过去。
     外婆接过书,手指颤抖着抚过扉页,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是清和的字,是她的……”
     老板娘在一旁说:“这书是前阵子一个老先生送来寄卖的,说他母亲留下的,家里没地方放了。老先生说,他母亲叫苏清和,年轻时在南京待过。”
     苏晓的心跳猛地加速:“老板娘,您有那位老先生的联系方式吗?”
     三天后,苏晓在市图书馆见到了苏老先生。他比外婆小几岁,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听苏晓说起外公和那些旧书的故事,老先生眼眶红了:“我母亲去世前,总说她有个朋友叫林明远,有一箱子书在他那儿。她说,等她老了,要回青石巷找他,可后来身体不好,就没来得及。”
     苏晓把外公的旧书和那本《漱玉词》放在一起,两排字迹在阳光下重叠,像是跨越了八十年的重逢。苏老先生从包里拿出一个布包,里面是一叠信,信封上写着“林明远亲启”,却都没有寄出。“我母亲写了很多信,却不知道地址,只能一直存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天下午,苏晓带着苏老先生去了青石巷。外婆正在银杏树下缝补,看见苏老先生时,先是愣了愣,随即就认了出来:“你是清和的儿子?”
     苏老先生握住外婆的手,哽咽着说:“林阿婆,我母亲常跟我说您,说您和我父亲是她这辈子最好的朋友。”
     原来,清和后来去了重庆,嫁给了一位医生,生了苏老先生。她一辈子都没忘记林明远,没忘记那些旧书。她总说,等和平了,要回青石巷,和林明远、外婆一起,在银杏树下读诗。可命运弄人,她后来得了重病,临终前还叮嘱儿子,一定要把她的书和信带回青石巷,交给林明远。
     外婆抱着那些信,哭了很久。苏晓站在一旁,看着窗外的银杏叶又落了一片,心里却暖得发疼。她突然明白,有些情谊,不会被时光冲淡,不会被距离阻隔,就像那些旧书,即使蒙尘,翻开时依然有温度;就像青石巷的银杏,每年秋天,都会准时变黄,等着故人归来。
     后来,苏晓没有急着把外婆接回城里。她在青石巷租了间小房子,一边照顾外婆,一边整理外公的旧书。她把清和的信和旧书放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小小的展览,就在巷口的杂货店角落。常有街坊邻居来翻看,听外婆和苏老先生讲那些过去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小姑娘拿着一本旧书来问苏晓:“姐姐,这本书里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等你回来,是给谁的呀?”苏晓接过书,看见扉页上的字迹,突然笑了。她指着窗外的银杏树说:“是给一个会回来的人呀。”
     霜降过后,天气越来越冷,银杏叶落满了青石板路。苏晓和外婆坐在藤椅上,晒着太阳,手里捧着旧书。风穿过巷口,带着银杏的香气,也带着时光的温柔。苏晓知道,外婆的记性或许还会变差,但那些藏在旧书里的故事,那些跨越了岁月的情谊,会一直留在青石巷,留在每一片飘落的银杏叶里,留在每一个温暖的午后。
     她想起外公曾在一本书的后记里写:“书是永恒的伴侣,情谊是不朽的光。只要还有人记得,那些故事就永远不会结束。”苏晓轻轻抚摸着泛黄的纸页,心里默念:是啊,不会结束的
    喜欢。
  

第219章 雨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