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三章 茶山发展的黄金期[1/2页]

带着福宝随军,家属院团宠大小姐 竹林绘翠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妈妈!要亮亮的!大大的玻璃!像水晶宫!灯光要暖暖的,照得香香皂像宝石!墙上要画好大好大的花花和山!
     福宝的心声充满了超越时代的审美。
     沈令宁被女儿描绘的景象触动,这样的店她在沪上见过,沪上曾经的高级名品店无一不是那样的装修。
     但她立刻冷静下来,这太出格了!
     在这个灰蓝绿为主色调的年代,如此“奢华”的装修,极易被扣上“资产阶级享乐主义”的帽子。
     她耐心地对怀里的福宝低语:“宝,你的想法很好。但我们不能太超前。玻璃窗可以有,但不能全是;灯光要明亮实用,但不能太炫目;
     画可以要,但不能太大太张扬...我们要的是干净、明亮、整洁,让人看着舒服、觉得咱们的东西好,但不能让人看了觉得扎眼、觉得我们浪费。”
     最终的设计方案是沈令宁在时代限制与福宝前瞻性建议之间找到的精妙平衡:
     临街墙面,大胆地采用了大面积但不过分的玻璃窗,取代了常见的砖墙或小橱窗,保证了充足的采光和产品展示性。
     室内墙壁粉刷得雪白,墙上请美院的学生画了雅致写意的桂花枝桠和茶山远眺图,不是浓墨重彩,而是淡雅清新类似于工笔画,透着文化气息。
     只是墙边采用七十年代的审美做了墨绿色的墙线,结合茶山和桂花的墙画,整体风格统一又雅致。
     灯光没有用水晶吊灯,而是采用了光线柔和明亮的普通吊灯和壁灯组合,确保店内每一个角落都清晰明亮。
     货架是用好木料打制的,打磨得光滑,不上艳漆,保持原木色,显得质朴又干净。
     地面是干净的水泥地,但清扫得一尘不染。
     即便只是这样,在七十年代末的长安,这样的店面设计也已足够震撼!
     施工期间就引来无数路人驻足围观、议论纷纷。
     “哎呦喂,这是要开啥店啊?这么亮堂!”
     “你看那墙上的画,真好看!是桂花吧?”
     “这得花多少钱啊?真是气派!”
     半个月后,门店落成。
     开业前夜,沈令宁独自站在店里。
     月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照在崭新的货架和即将上架的产品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原木和石灰味。
     她看着这间凝聚了自己和福宝心血、既符合时代又略显超前的店铺,心中充满了期待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
     “松涛沟军民服务部长安门市部”开业当天,没有锣鼓喧天,没有鞭炮齐鸣,只在门口贴了一张红纸写的开业告示。
     然而,闻讯而来的人们早已将门口围得水泄不通。
     明亮的玻璃窗、洁净的环境、墙上雅致的画、灯光下显得格外诱人的金桂皂和红茶罐子...一切都让走进店门的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和舒适感。
     店内,沈令宁安排了两位口齿伶俐、经过培训的军属担任售货员,穿着统一的干净围裙,脸上带着自豪的微笑,耐心地向顾客介绍产品,讲述背后的军属创业故事。
     ‘妈妈!好多人!钱钱!好多钱钱!福宝被

第一百一十三章 茶山发展的黄金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