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令宁坚持加入了品质标准、交货时间、违约条款等细节,显得专业而严谨。
送走心满意足的王世安和外贸部同志,沈令宁回到办公室。
女工们早已围了过来,脸上洋溢着激动和自豪。
“厂长!咱们的茶要卖到外国去了?”
“老天爷,刚才那价钱...俺没听错吧?”
“宁丫头,你可真行!”
沈令宁看着大家,笑了笑:“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不过,接下来任务更重了。特级茶的标准不能变,每一批都要严格把关。”
喜悦之余,一丝隐忧浮上她心头。
每年五百斤特级茶的硬性需求,对现有的茶园管理和生产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且,这笔巨额外汇订单的消息一旦传开,恐怕会引来更多的窥视和麻烦。
那个隐藏在暗处的对手,会不会再次出手?
她看向窗外远处郁郁葱葱的茶山,目光变得深沉而坚定。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她必须更快地壮大起来。
她开始有意识地挖掘和整理松涛沟的历史、茶山的开荒故事、金桂的发现历程,将这些融入产品的宣传中,赋予品牌更深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之中,沈令宁并未完全放松警惕。
她偶尔还会想起那封神秘的警告信和“借刀杀人”的字眼。
她隐约觉得,真正的商业竞争和风险,或许才刚刚开始。
海外市场固然广阔,但也意味着更复杂的标准和更激烈的竞争。
在王先生的启发和外贸部门的建议下,沈令宁开始系统地打造“松涛沟”品牌。
她请美院的学生帮忙,设计了具有秦北特色和现代美感的商标图案——蜿蜒的山脉、苍劲的松树、飘香的桂花,组合成一个简洁大方的logo。
包装也进行了升级,采用更环保耐用的材料,印上中英文对照的说明和那个独特的品牌故事。
她还抽调识字的青年女工,进行简单的培训,学习产品知识和接待礼仪,组建了一支“销售讲解队”,不仅负责柜台销售,还能外出参加展销会。
效果是显着的。
带有品牌故事和精美包装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更受欢迎,售价也提高了一个档次。茶山和皂坊的效益节节攀升,参与生产的家属们收入水涨船高,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肉眼可见地红火起来。
松涛沟基地家属院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院”,引得周围村镇羡慕不已。
然而,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首先是一些仿冒产品的出现。
毕竟,茶籽皂、花茶的概念和技术门槛并非不可逾越。
市面上开始出现一些打着“天然手工皂”旗号、实则用料低劣、香味刺鼻的仿品,价格低廉,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市场。
其次,出口贸易涉及到更严格的质检、报关、运输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沈令宁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学习这些新知识,与各个部门打交道。
最大的一个坎,来自于一次看似偶然的“事故”。
一批即将发往港岛的金桂红茶,在出厂检验时突然被查出“农残超标”!消息传来,
第一百一十七章 打开思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