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三章 绣春[2/2页]

武学宗师张三丰 浮沉随他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头顶漏下的雨滴,第七滴正好落在草席上的曼陀罗花瓣。他用镣铐磨开砖缝,指尖触到张院判所说的第三块地砖——石面竟有隐约的龙纹浮雕,与朱元璋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分毫不差。
     “大人可知,为何陛下总用绣春刀陪葬功臣?”隔壁传来沙哑的笑声,是被关押的老御史,“二十年前,臣曾见钦天监刻过一块碑——‘绣春染血,龙气自安。”韩林正浑身一震,想起朱元璋每次处决功臣,必令锦衣卫以绣春刀“留全尸”,原来竟是用功臣之血镇所谓的“龙脉劫数”。
     地砖下突然传来铁器撬动声。他屏住呼吸,只见青砖翻起,露出半卷虫蛀的《皇明宝训》残页,字迹被朱砂改过:“七皇子患痘而薨”旁,隐约可见“寄养少林”四字。更骇人的是,页脚绘着东海岛屿的兵工厂布局,标注着“洪武十五年动工”——那时淑妃尚未失宠,分明是朱元璋默许的局。
     “韩大人好兴致。”阴冷的声音从上方传来。锦衣卫指挥使站在牢口,手中提着的灯笼映出“金刀会”的曼陀罗纹。韩林正攥紧残页,却见对方解下腰间令牌,正面是绣春刀图案,背面竟刻着“勤王”二字——与户部侍郎的青铜令互为阴阳。
     “陛下让卑职带句话。”指挥使抛来一粒药丸,“三日后的早朝,您且看文华殿的地砖。”药丸滚过花瓣,韩林正嗅到熟悉的龙涎香——正是张院判下毒时用的气味。他突然明白,这诏狱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朱元璋养的“饵”,用来钓出更深的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三日寅时,韩林正被拖上金銮殿。文武百官的目光如刀,吏部尚书的空缺旁站着新上任的官员,袖口隐约露出青色刺青。朱元璋咳嗽着翻开奏疏,韩林正注意到皇帝左手无名指缠着纱布,那是他昨日批阅“处决名单”时被朱砂笔划破的伤口。
     “韩爱卿可知罪?”朱元璋的咳嗽突然停了,眼中闪过锐利的光。韩林正被按在地上,额头贴着冰凉的金砖——正是文华殿第三块地砖,砖缝里渗出暗红痕迹,像极了绣春刀的形状。他忽然想起老御史的话,浑身血液瞬间凝固:这里,竟是用功臣之血浇筑的“龙血砖”。
     “臣罪当万死,但有一物请陛下过目。”他摸出那块染血的曼陀罗花瓣,“此花产自东海岛屿,臣在...已故张院判掌心发现。”花瓣递到御前时,朱元璋的瞳孔突然收缩——花瓣中心的纹路,竟与淑妃当年的陪嫁玉佩一模一样。
     殿外忽然传来巨响。十六名锦衣卫抬着一口铜棺闯入,棺中躺着的正是少林那位“胎记僧人”,心口插着的绣春刀上刻着“锦衣卫千户”字样。韩林正望着刀刃反光,看见自己脸上未愈的伤口——形状竟与僧人额角的“胎记”吻合。
     “七皇子已于昨夜圆寂。”朱元璋抚着铜棺,声音里带着谋杀,“少林误信奸人,竟将皇室血脉养作逆贼...韩爱卿,你说该如何处置?”韩林正盯着皇帝指尖的纱布,那下面隐约露出的,竟是与僧人身上的月牙形疤痕。
     刹那间,所有碎片在脑中拼合:所谓的七皇子胎记,不过是朱元璋自己幼时烫伤的疤痕;少林分院的私兵,是皇帝为清洗朝堂而养的蛊;甚至那枚“验忠符”,根本就是用来逼淑妃旧部现形的诱饵。而他韩林正,从递出辞官表的一刻起,就成了这出“弑子诛臣”戏码里最关键的道具。
    喜欢。
  

第十三章 绣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