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2章 人口普查[1/2页]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凉拌日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周明远退下后,弘历在殿内踱了几步,指尖在案上的奏折堆里轻点片刻,对李玉道。
     “传户部尚书苏琦来。”
     不多时,苏琦身着华服匆匆入内,躬身行礼:“臣苏琦,叩见皇上。”
     弘历抬手示意他起身,目光落在舆图旁一卷泛黄的册子上。
     “苏爱卿,可还记得三年前的人口普查么?”
     苏琦心头一凛,连忙回道:“臣记得。彼时各省奏报汇总,共计一亿五千三百万人口,只是……”
     苏琦顿了顿,拱手道,“正如皇上所知,蒙古、西藏,还有澜沧、红河、安东诸省,当时皆未计入其中。”
     “正是为此事召你。”弘历拿起那册人口册,指尖在封面上划过。
     “如今新政铺开,西北又将有大动作,人口底数不清,税赋、徭役、兵源调度皆成空谈。
     朕要你牵头,从户部抽调精干,联合地方巡抚,搞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清人口普查。”
     苏琦眉头微蹙:“皇上,蒙古诸部向来游牧迁徙,西藏地势崎岖,澜沧、红河一带杂居着土民部族,安东省更是新近纳入版图……这些地方要查清人口,怕是不易。”
     “不易,也要做。”弘历语气坚定,“况且,此次普查并非白手起家。
     你还记得,前两年户部在直隶试行的居民身份码么?”
     苏琦眼睛一亮:“皇上说的是那组由数字与西洋字母组成的编码?
     臣自然记得。这法子是由清华大学毕业的赵轩在户部当主事时提出的,两年前率先在直隶地区推行,登记在册者凭码可查籍贯、家庭地址,确是便捷高效。”
     “正是。”弘历唇边泛起一丝赞许,“朕看他的法子时,便觉可再添些讲究——此次推广,需按更精细的规矩来,让编码里藏着更多底细。”
     弘历取过案上一份关于身份码的旧档,提笔在旁添了几行字。
     “赵轩原有的规则可作底子,朕再补几样,前两位仍为省码,三至六位府县码不变,接下来八位,须嵌入登记人的出生年月日,再往后一位区分男女,最后四位作校验码……”
     弘历将改好的档册推给苏琦:“如此一来,单看编码便知此人籍贯、年岁、男女,查核时一眼就能辨出真假,远比旧时户册更严丝合缝。
     赵轩如今已是移民服务局局长,他对这套制度熟稔,你推行时可多与他商议,绝不能出半分错漏。”
     苏琦接过档册,看着上面细分的编码规则,不禁咋舌。
     “皇上这一改,竟让一串编码藏了这许多门道!如此一来,不仅普查时能精准核户,日后征兵、派役、赈灾,看码便知适龄与否、籍贯所在,真是事半功倍。”
     “正是这个道理。”弘历点头道,“不论蒙古牧民、西藏僧侣,还是澜沧省辖下部族、安东省的屯垦流民,每个人都要有属于自己的编码,一生不变。”
     苏琦又道:“只是……边疆百姓恐难理解这编码的用处,怕是会有抵触。”
     “让地方官与部族首领一同宣讲。”弘历道,“告诉他们,有了这身份码,应征徭役、缴纳赋税、甚至日后驿站通行、商铺交易,都会更方便。
     凡主动登记编码者,可适当减免赋税——用实惠让他们明白,这不是束缚,是新政带来的便利。”
     苏琦躬身应道:“臣明白。如此一来,既能完成普查,又能推广身份码,实为一举两得。”
     “此次普查,不分满汉蒙藏回,不论军民匠户,凡大

第242章 人口普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