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落下,国旗恰好稳稳停在杆顶,猎猎舒展。
全场歌声戛然而止,唯有黄底黑龙旗在穹顶下招展,黄如铺展的大地,黑似凝聚的民魂,正欲腾空而起。
弘历望着那面与歌声一同定格的旗帜,朗声道。
“这歌词里,有你们的肤色,有你们的发肤,有你们脚下的土地,有你们心里的乾坤!
往后见旗如见祖宗血脉,闻歌如闻华夏心跳——这,便是咱们黄皮肤、黑头发的人,永远拆不散、灭不了的魂!”
“皇上万岁!万万岁!……”
话音刚落,山呼海啸般的欢呼陡然掀翻体育馆的穹顶,前排的大臣们躬身拱手,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蒙古骑手们将皮帽抛向空中,粗粝的嗓音混着马蹄敲击地面的闷响,西藏的活佛双手合十,诵经声里添了几分震颤,后排的百姓们踮着脚挥舞手臂,连牙牙学语的孩童都被大人举过头顶,跟着喊出含混的“万岁”。
那片黄底黑龙旗在声浪中猎猎作响,仿佛也被这股热流托着,要冲破屋顶去。
弘历站在台上,看着台下沸腾的人潮,嘴角终于漾开一抹真切的笑意,他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目光扫过一张张或激动、或虔诚、或茫然的脸,心里明镜似的——这场面里,有真心拥戴,有顺势应和,也定有揣着疑虑冷眼旁观者。
可那又如何?
弘历指尖轻轻摩挲着演讲台的边缘,听着余音袅袅的欢呼,只觉得连日来的疲惫都散了。
他要的从来不止是眼下这万余人的沸腾,而是想在这亿万里的土地上,种下一颗“认同”的种子。
黄皮肤、黑头发,不该只是样貌的标签,炎黄子孙,也不该只是史书里的字眼。
他要让这面旗、这首歌,成为穿越大漠草原、跨过江河湖海的共鸣——让蒙古汉子看见旗,便知与江南士子同属一族,让西藏的牧民听见歌,便懂与北方的农夫血脉相连。
“诸位平身。”弘历的声音透过层层声浪传下去,带着一种笃定的温和,“今日之乐,是为聚气,更是为立心。
往后日子还长,这旗要插遍四方,这歌要唱彻九州。”
弘历望着杆顶舒展的旗帜,晨光正从它身上流淌而过,黄如厚土,黑似凝墨,真真切切像是把整个华夏的魂魄都绣在了上面。
“总会有人懂的。”弘历在心里对自己说,“今日有十分之一人信了,明日便有二十分之一,岁岁年年,潜移默化,这根便扎稳了。”
台下的欢呼渐渐平息,却仍有细碎的议论声里带着热意,有人还在低声哼唱《中华魂》的调子,有人指着国旗跟身边人说着什么。
晨光漫过演讲台,弘历的背影在光晕里挺得笔直。
主席台上,苏琦、顾廷仪、刘统勋与周遭几位大臣一同望着那道身影,眼底的热意混着振奋,在晨光里明灭。
弘历转身离台,苏琦、顾廷仪等人立刻起身,默默跟上,脚步轻缓却整齐,目光仍胶着在他背影上,方才的热意未散,只化作无声的追随。
穿过喧闹人群,谁也没说话,只那并肩而行的默契,便知这场盛会的余波,已成他们心底共赴新政的底气。
喜欢。
第255章 《中华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