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容纳衙役轮值、百姓等候。二层设多间法庭,供日常审理案件之用。三层专设卷宗库与议事厅,分别用于存放案卷与商讨司法事务。
正厅拟装设三十六扇彩绘玻璃窗,绘有历代律法精义与司法典故,既保证采光,亦能时时警醒断案人员恪守公正。”
弘历绕着楼体走了半圈,伸手触摸冰凉的大理石墙面,沉声道。
“好。这楼立在这里,便是要让天下人知道,法大于权,律不容私。
待建成后,门口要立一块石碑,刻上‘法律至上,自由平等,让每一位踏入这里的法官,都抬头能见,铭记在心。”
刘统勋躬身应是,目光落在那即将立碑的位置,心中反复咀嚼着“法律至上,自由平等”八字深意。
法律至上,便是要让律法凌驾于一切私权之上,即便是权贵显宦,在条文面前也无可徇私。
自由平等,则是说无论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踏入这扇门便同受律法庇护,断案只论是非曲直,不问身份高低。
刘统勋抬眼望向正在施工的楼宇,青灰色的石墙在日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恰如律法本身的威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待石碑立起,这八个字便会像一道无形的戒尺,悬在每个司法者心头——断案时若敢偏私,便是违了“至上”,待民时若有等差,便是背了“平等”。
“皇上此举,是要让司法之地真正成为‘天下公堂,”刘统勋轻声道,语气中带着彻悟后的郑重,“臣定会将这八个字刻在卷宗库的扉页上,让后世断案者代代相传,不敢或忘。”
弘历望着他,眼中笑意更深:“你能懂,便不负这番苦心。这楼,这碑,终究是要靠人来守的。”
虽已九月末,秋风送凉,弘历见雷声澂额角挂着汗珠,鬓发被汗濡湿,显然在工地上奔波多时,便温声道。
“雷爱卿,辛苦了。”
雷声澂忙拭去汗,躬身道:“为朝廷督建司法重地,乃臣分内之责,不敢言苦。”
弘历颔首,目光落向楼宇,又道:“你先前主持的中华体育馆,将泰西力学巧思与华夏营造规制相融,用料精严,格局宏阔,落成后朝野称道,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雷家世代为建筑世家,从紫禁城修缮到各地官署营造,皆以精工立名,实为我大清工匠之典范。”
说罢,弘历对身旁太监李玉道:“传旨,赐雷氏一族牌匾,题‘学贯中西四字,附跋文:‘钦赐雷氏一族,融泰西之巧技,承华夏之匠心,筑千秋之典范。”
雷声澂又惊又感,当即跪地叩首:“臣代雷氏全族谢皇上隆恩!臣定率族人恪守匠心,不负圣训!”
弘历抬手示意他起身,缓声道:“起来吧。朕赐此匾,不仅是嘉许过往,更有一层深意。”
雷声澂垂首静听,弘历续道:“雷家技艺虽精,却多为家族秘传,若仅囿于一门一户,终难成大器。
朕意设立北京建筑大学,由你雷家牵头组建,搜罗民间建筑名家,延请他们担任教习。
仿清华大学规制,分设建筑设计、地理测绘、土木工程、材料等院系,各司其职传道授业。”
弘历顿了顿,目光扫过工地上堆叠的石料与钢材,语气愈发郑重。
“将各家世代积累的营造技法、独门绝技,连同泰西建筑新法,一并编纂成书、纳入课程,广纳天下学子研习。
如此,既能让各路匠术走出家族门墙,汇集成系统的‘营造之学,育出更多通古今、兼中西的建筑人才,也能让天下宫室、衙署、民生建筑皆有章法,真正做到‘筑千秋基业。
这副担子,你可愿挑?”
雷声澂眼中亮起光,深深躬身:“臣万死不辞!蒙皇上垂信,雷家必牵头联络各地世家,邀集名家共襄盛举!
臣定会同众人依院系分编教材,将设计、测绘、工程、材料之学系统传习,让北京建筑大学成为传艺育才之地,不负皇上‘筑千秋之典范的圣谕!”
喜欢。
第257章 北京建筑大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