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是‘圆!”一个穿粗布衣裳的少年突然喊道,“元宵望月是‘圆,货币单位里有‘银圆,对不对?”
主持人愣了一下,随即大笑:“没错!就是‘圆!这孩子真聪明!”他把最大的奖品——一套文房四宝递给少年,少年捧着奖品,脸涨得通红,周围的人都夸他是好样的。
画舫上的猜谜声惊动了岸边的游人,不少人摇着小船过来凑热闹。卖汤圆的小贩划着乌篷船,在画舫之间穿梭,吆喝声在水面上回荡:“热乎的汤圆!芝麻馅、豆沙馅的,吃一碗暖乎乎!”
李秀才买了两碗汤圆,和教书先生分着吃。汤圆软糯香甜,热汤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到了心里。他看着远处的灯火倒映在水里,像撒了一把碎金子,忍不住说:“这元宵猜谜,比喝酒赏花有意思多了!”
教书先生点点头,舀起一个汤圆:“可不是嘛,既动脑子又有乐子,难怪年年这么多人来。”水面上的笑声、猜谜声、吆喝声混在一起,随着水波荡漾开去,连月亮都似乎笑弯了腰。
第四章 民间百戏闹元宵
庆元二年的元宵,苏州城的城隍庙前搭起了戏台,周围挤满了来看热闹的百姓。戏台两侧的柱子上挂着红灯笼,台口的横幅写着“元宵百戏贺丰年”,锣鼓声从下午一直响到晚上,引得十里八乡的人都赶来围观。
“快看,耍杂技的来了!”人群里有人喊道,孩子们踮着脚尖往前挤,把前面的大人挤得东倒西歪。
戏台中央,一个穿着紧身衣的艺人翻了几个跟头,稳稳落在台上,引来一阵叫好。他拿出十几个瓷碗,用手一抛,碗在空中转着圈,最后个个都稳稳落在他的胳膊、肩膀、头顶上,碗沿的火苗还在跳动,看得人屏住呼吸。
“好!”台下的叫好声差点掀翻戏台顶,有人往台上扔铜钱,铜钱落在木板上叮当作响。
接下来是舞龙表演,十条彩色的龙在戏台上盘旋,龙身随着鼓声起伏,龙嘴里喷出的火花落在地上,溅起点点火星。舞龙的汉子们光着膀子,汗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他们时不时把龙身压低,让龙尾扫过观众的头顶,引得一阵尖叫和欢笑。
最受欢迎的是“皮影戏”,白色的幕布后,艺人手舞皮影,嘴里模仿着各种声音,演绎着《上元仙子》的故事。仙子的影子在幕布上飘来飘去,遇到书生时羞涩地低头,遇到妖怪时拔剑相斗,看得孩子们眼睛都不眨。
“娘,仙子真漂亮!”小姑娘拉着母亲的衣角,眼睛盯着幕布,手里还攥着没吃完的糖人。
母亲笑着摸了摸她的头:“等会儿散了戏,给你买个仙子模样的糖人。”周围的大人也看得入神,跟着剧情叹气或叫好,仿佛自己也走进了故事里。
戏台旁边的空地上,杂耍艺人各显神通。吞剑的艺人把铁剑插进喉咙,脸涨得通红;变戏法的拿出空碗,盖上个帕子,再打开时碗里就盛满了糖果,分给周围的孩子;踩高跷的艺人穿着小丑的衣服,追着孩子们打闹,时不时摔倒又爬起来,引得笑声不断。
卖小吃的小贩穿梭在人群里,糖葫芦、、炸丸子的香味混在一起,让人垂涎欲滴。一个老汉推着小车卖“元宵”,锅里的汤圆咕嘟咕嘟冒泡泡,白胖的汤圆浮在水面上,像一群圆滚滚的白玉球。
“来碗元宵!”看杂耍的汉子喊道,接过碗就大口吃起来,热汤溅在胡子上也不在意。老汉笑着又盛了一碗,吆喝声淹没在热闹的锣鼓声里。
第五章 灯影团圆闹今宵
嘉定十年的元宵,汴梁、临安、苏州的百姓们用各自的方式庆祝佳节。王老汉的儿子王亮在汴梁灯市卖起了新式灯笼,灯上画着市井百态,刚摆出来就被抢空;皇宫里的小太监们偷偷学着宫外的猜谜游戏,用绢帕写着灯谜贴在柱子上;苏州城隍庙前的戏台加演了夜场,看完戏的百姓提着灯笼往家走,灯笼的光在巷子里连成一条长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爹,这灯卖得真好!”王亮数着铜钱,脸上笑开了花,“比去年多赚了三成!”
王老汉擦着剩下的灯笼:“那是因为你画的灯接地气,百姓就爱看这些街坊邻居的事儿。”他指着远处的鳌山灯,“你看那皇宫的灯再亮,也不如咱们这市井灯有人情味。”
临安画舫上的猜谜会还在继续,李秀才的儿子李童刚猜对了一个灯谜,捧着奖品——一支毛笔跑过来。“爹,我也猜对了!”他举着毛笔炫耀,墨汁在灯笼光下闪着黑亮的光。
李秀才接过毛笔,在手里掂量着:“好小子,比你爹强!明年带你去京城猜谜,那里的奖品更丰厚。”周围的人都笑起来,有人说要收李童当徒弟,教他猜谜的诀窍。
苏州城隍庙前,看完戏的一家人提着灯笼往家走。孩子手里拿着仙子糖人,嘴里还哼着戏文;父亲背着睡着的小儿子,灯笼的光照在他脸上,透着疲惫却满足的笑;母亲手里提着买的元宵,脚步轻快,嘴里念叨着:“回家煮元宵,吃完元宵就团圆了。”
街上的灯笼渐渐少了,天边露出了鱼肚白,可还有不少人舍不得散去。几个年轻人提着灯笼在巷子里打闹,灯笼的影子在墙上晃动,像一群跳舞的精灵;老人们坐在家门口,看着年轻人嬉闹,手里摇着蒲扇,嘴里哼着元宵的歌谣;刚下工的伙计们聚在酒馆,点上几碟小菜,喝着小酒,聊着今晚的热闹景象。
王亮收起最后一盏灯笼,和父亲往家走。路过州桥时,看到还有几盏灯亮着,像是在不舍地告别这个热闹的夜晚。他突然说:“爹,明年咱们做个最大的灯笼,上面画满全城人的笑脸!”
王老汉笑着点头:“好主意!让所有人都能在灯上看到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元宵热闹。”灯笼的光把父子俩的影子拉得很长,脚步声在寂静的巷子里回荡,远处传来第一声鸡鸣,新的一天开始了,可元宵的暖光仿佛还在每个人的心里亮着,带着团圆和欢笑,温暖着往后的日子。
夜色渐渐褪去,天边泛起鱼肚白,可元宵的灯火似乎还在人们的记忆里闪烁。无论是皇宫的鳌山灯,还是市井的走马灯;无论是文人的猜谜会,还是民间的百戏表演,都藏着大宋百姓对团圆的期盼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灯影里的欢腾,这烟火中的团圆,就是大宋元宵最动人的风景。
喜欢。
第734章 大宋元宵:灯影里的千年欢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