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3月29日,周六清晨。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窗纱洒进卧室时,徐谨言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
     伸手按下床头柜上的收音机旋钮,KNX1070新闻广播的声音立刻充满了房间。
     34;这里是KNX新闻广播,现在为您播报早间新闻。
     昨晚,备受期待的西部史诗剧黄石1883在ABC电视台首播,引发广泛讨论。
     据尼尔森公司初步统计,首集收视率超过了百分之三十七,打破了77年由拉维恩和雪莉创下的31.6的收视率。
     也就是意味着,黄石1883播出的第一集就有超过三千两百万户家庭同时收看了这部西部史诗剧集。
     创下了美利坚最高的电视收视记录。。。34;
     “哥,快起床了!
     咱妈和嫂子已经开始做饭了!”
     就在徐谨言靠着床头听着收音机的早间新闻广播的时候。
     小妹突然推开门,站在门口提醒着今天要去迪士尼的行程。
     “好的,好的。”
     徐谨言擦了擦眼角的眼屎,关闭了收音机,穿好衣服开始洗漱。
     “先生,今天的报纸,要看吗?”
     刚下楼,就看到艾玛拿着刚送来的报纸从大门口进来。
     “当然。”
     徐谨言当即停下了脚步,接过了艾玛手里的洛圣都时报。
     打开卷成一团的报纸,就看到头版头条上的硕大的文字。
     黄石1883,华丽制作下的空洞内核。
     昨夜,ABC电视台八点半播出了大众期待已久的这部耗资两千万美元的西部史诗巨制。
     当片尾字幕滚动时,我们不禁要问,那些令人窒息的预算究竟花在了哪里?
     原本以为ABC会从德克萨斯尘土飞扬的边境到蒙大拿苍茫的草原,搭建令人惊叹的实景。
     可事实却令人倒足了胃口,显然ABC并不知道观众到底想看什么。
     即便詹姆斯达顿的皮靴擦得锃亮,女士们的裙撑完美复刻了1880年代的时尚图鉴。
     但这些精致的服装道具就像圣诞树上的装饰彩球一样,华而不实,掩盖不了剧本内核的干枯贫瘠。
     首集二十五分钟的所有时间完全浪费在了一列永远开不到终点的火车上。
     六个不同阶层的女人用矫揉造作的南方口音进行着毫无营养的对话,其内容之琐碎足以让最忠实的家庭主妇换台。原着中那段惊心动魄的农场突袭戏根本没有出现,而本该是背景铺垫的社交闲谈却被拉长成令人昏昏欲睡的室内剧。
     着名文学大师徐的原着小说以凌厉的笔触描绘了西部拓荒的残酷与壮美。
     而ABC的改编版本却像如同一匹被驯服了的野马,磨平了所有棱角。
     达顿一家在书中是充满野性的生存者,在荧幕上却变成了喋喋不休的中产阶级观光客。
     那个在原着第一章就徒手掐死偷袭者的硬汉詹姆斯达顿,在电视剧里居然花了整整三分钟讨论要不要带上一套瓷器上路。
     更令人费解的是制作方对历史细节的偏执追求。
     我们看到了精确到每一针脚的刺绣内衣,却看不到拓荒者应有的粗犷气质。
     看到了对19世纪铁路车厢和无关路人的服饰还原,却听不到一句真正有分量的台词。
     这种本末倒置的制作理念让人想起那些镀金雕花的棺材,外表光鲜、内里僵死。
     ABC或许是在打着女性视角的幌子来合理化这种叙事拖沓。
     但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女性观众就不配看到节奏明快的戏剧冲突?
     即便是笔者这样的女性,也更希望看到西部狂野上奔放的枪战,令所有人都羡慕的爱情,而不是玛格丽特与隔壁太太们讨论莓果酱配方,这究竟是对女性观众的尊重还是侮辱?
     唯一值得称赞的是摄影师的杰出工作。
     镜头下的落基山脉确实美得令人屏息,可惜这些风景明信片般的画面与剧情推进毫无关联。
     当第三段长达半分多钟的夕阳空镜出现时,笔者一度认为电视机是不是失去了信号。
     虽然黄石1883第一集的播出,达成了史上最高的收视率纪录,可也只能证明文学大师徐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远超我们的想象。
     但就像电视中那列永远到不了站的火车一样,如果后续剧集仍保持这种叙事效率,观众流失的速度会比西部草原上的野火蔓延得更快。。。
     “老二,还在干嘛呢?
     饭都做好了,快来吃饭!”
     就在徐谨言一字一句看着洛圣都时报对黄石1883第一集进行肆无忌惮的批判时。
    &nbs

第440章 众口铄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