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5章 洪承畴临危受命[1/2页]

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种菊南山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几人豁然站起,都望向杨鹤,这可是运往宁夏边镇的军粮,边军缺粮草,一旦哗变,杨鹤这个三边总督,可就做到头了。
      杨鹤身体肥胖,此时额头上流下的,不知是冷汗还是热汗,他问:“送信之人呢?带进来。”
      亲兵出去,很快就带进来一个满脸血污,只看得见两只眼珠转动的男子,男子一进来,就跪下哭诉道:“大……大人,小人是府城左卫的千户代明远,咱们押送的粮食,在离平凉府还有三日路程时,遇上一伙乱民……”
      洪承畴见杨鹤一副要仔细盘问的样子,那千户去根本说不清楚乱民的情况,他急了,要是宁夏的粮食,在他负责的区域里丢失,他再去哪里挪出粮食来填亏空?
      他忍不住催促道:“大人,依下官看,还是先发兵平乱,追回粮食吧,再耽搁,粮食都被乱民吃掉了,到那时,咱们拿什么赔给朝廷?”
      陈奇瑜也赞同洪承畴的意见,他说:“要了解情况,抓一个乱民当场审问,也比这代千户了解的多。”
      杨鹤见这逃回来报信的千户,确实一问三不知,要不是妻儿老小都在西安,估计他也早跑了。
      想到此,杨鹤对洪承畴说:“亨九,卫所军不可用,本督身边,有一支护卫营,本督拨五百人给你,你带人去平息民乱,追回粮食吧。”
      洪承畴:……
      看他出头了,这是要把这个烂摊子丢给他的节奏么?
      他正要答话,就听吴牲发言道:“各府县都在施粥,这些乱民来得蹊跷,得好好查查,洪参政,本官随你去!”
      洪承畴:……本官答应去了么?
      耿如杞想了想,大手一挥道:“亨九,本官的巡抚标营,再拨给你两百人……”
      洪承畴想了想,在座的,三位高官,一位巡按御史,除了自己,也无人可派了,他一咬牙,拱手道:“下官愿往,一个时辰后,下官在安远门外点兵出发!”
      军情紧急,会议被迫中断,洪承畴立即回衙,给身边的两位师爷分了工,一位往布政使司衙门,预支钱粮,一位跟着他,往总督衙门和巡抚衙门,亲自挑选士兵。
      为了让他去干活,杨鹤和耿如杞二话不说,任他挑走了营中青壮士兵。
      总督标营挑了五百人,领队的是一位游击将军,叫曹文诏,年初随袁崇焕驰援京师,张蔷在功劳簿上看到他的名字后,趁他现在还不太出名,不动声色地将他调到了陕西。
      甘肃、宁夏、榆林三边,是边镇,朝廷对总督身边的护卫军,是默许的。曹文诏初到陕西,就得到杨鹤的赏识,被留在身边,统领一千二百多人的护卫营。
      耿如杞的巡抚标营两百人,由一位叫沈祥的副千户率领。
      因为是总督和巡抚身边的人,这两队士兵看上去,都衣甲鲜明,身强体壮,洪承畴很满意。
      最让他吃惊的,是御史吴牲,也带了一队一百多人的士兵过来汇合。
      洪承畴低声问他:“允明,哪里来的士兵?”
      吴牲也低声回答道:“这些是军事学院的学员,带的是京营兵,被兵部派到陕西来实习的,怎么,总督没跟大人你说过?”
      洪承畴摇头:“本官只管督粮,本来是监督朝廷的税粮收贮的,倒管起粮食转运来了,现在,还得管剿匪……”
      “地方官员守土有责,”吴牲翻身上马道,“洪大人,走吧。”
      却见京营兵的把总周遇吉,走到曹文诏身边,仔细地看了看他,又围着他身边转了一圈。
      曹文诏好奇地问:“兄弟,看本官做甚?”
      周遇吉犹犹豫豫地问道:“大人,今年三月,你是否在北京城下砍过东虏?”
      曹文诏点点头:“你如何得知……莫非,你就是将本官从死人堆里扒出来的恩人?”<

第225章 洪承畴临危受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