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7章 位极人臣[2/2页]

北宋帝国兴亡史 海历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他此时甚至有可能正因为生活作风问题而行走在降职被贬的路上。然而,这不是也正好证明了他在做人方面的成功吗?绝对的君子和绝对的小人都无法在官场立足,文彦博能够从政七十年并为相五十年,这里面不是没有原因的。
     既然这里说到了另一位宰相陈执中,那我们不妨多说几句。
     我在上面说陈执中是摆设并没有多少故意冒犯的意思,客观的地说,此人其实是典型的才不配位。不是说他没本事没能力,而是说他的本事和能力不足以担任宋朝的宰相,但相比德不配位,他虽无大功于社稷但却也对国家没什么实质性的伤害和破坏。他能当上宰相完全凭的是赵祯对他的感念之情,当年赵恒病重期间没人敢跟他提什么身后之事,但陈执中就敢提立储的事,于是赵祯这才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这事对赵祯而言几乎就等同于拥立之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执中身上另一个让赵祯看中的地方就是此人从不结党,他属于独来独往派,朝中大臣无论是所谓的君子还是小人,陈执中都绝不去攀附,他的心中只有当今皇帝才值得他去亲近,别的人他不屑于与之为伍。这样的人赵祯用起来才放心,但这样的人也会让那些小人和君子都给惦记上。自古以来骑墙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但如果你连墙都不骑,那就只能被两派的人一起发力给踢出游戏圈。
     有鉴于陈执中不是通过科考入仕,而是靠了父亲的恩荫才当上的官(他的老爹是太宗朝时期的参知政事陈恕),所以宋朝的言官们多次指责陈执中是一个庸碌无为之辈,这种人不应该成为两府大臣甚至是宰相。有人甚至直接把话跟赵祯挑明了:“陛下你大可不必感念陈执中当年建议立你为皇太子的事,先帝就你这么一个儿子,就算没有陈执中,你如今照样是天子。”
     赵祯却对此予以否认,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他重用陈执中的理由:“虽然陈执中确实没什么大本事,但有一点他比你们很多人都强,那就是他不会欺瞒朕。”
     也正因如此,尽管朝中有许多人都对陈执中看不顺眼并想把他赶下台,但他在宰相这把椅子上依然是稳如泰山。任凭风高浪急,他自岿然不动。
     最后再说一点,陈执中尽管比他老爹的官大,但他俩都不是他们这个家族里最牛的人。能比宰相更牛的人还能是谁?不用怀疑,正是皇帝,此人便是南北朝时期南陈的开国皇帝陈霸先。
     对陈执中来说,文彦博的晋升其实未必不是件好事,一来他可以从此安心当个不用管事的混子,二来文彦博的到来多少也会为他分担一点骂声。在这个位置上坐着就免不了会被无数的人狂喷,无论你干了什么都会如此,这种事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这时候不止是朝中的两位宰相各自心里都美滋滋,人在北京大名府的前宰相贾昌朝也是喜上眉梢,因为他也因为王则之乱被平息而加官进爵了,赵祯加封他为检校太师并进爵安国公。
     赵祯的这一举动招来了很多大臣的不满,他们认为王则叛乱的发生地正是位于大名府的辖区之内,贾昌朝不因此而受罚就已经是皇恩浩荡了,可赵祯现在竟然还要给他封官许爵。为此,他们纷纷上疏表示反对,可赵祯在这件事情上丝毫没有妥协让步的意思,这些奏请被他全部否决。
     这件事里面其实还是人情世故在作祟,贾昌朝毕竟怎么说也算得上是赵祯当年的半个老师,这份人情赵祯还是要给的。另外,别忘了我们前面说的那事,张美人在宫中的“养母”——也就是那位贾氏老宫女可是跟贾昌朝认了宗亲的。若要论及走后门的功力,贾昌朝可是不输于文彦博。文彦博好歹跟张美人之间确实能够扯上一点交情,可贾昌朝给自己认的这个亲戚就纯属“死不要脸笑不停,语不惊人死不休”。
    喜欢。
  

第147章 位极人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