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7章 血漫南疆[1/2页]

北宋帝国兴亡史 海历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将亓赟礼送出境后,公元1051年2月,侬智高首次向宋朝上表请求正式归附于大宋。广南西路的转运使萧固随即转呈朝廷,而开封的回复则是让萧固会同本路的提点刑狱司和钤辖司一起合议其中利弊并具闻以奏,然后朝廷再决定是否接受侬智高的归附请求。
     这一套官方流程走下来指不定要等到猴年马月,侬智高可没那么多的耐心,他在一个月后急吼吼地送来了驯象和一大堆的生金(金矿石)交给了萧固,以此算作是自己真心归附的一点诚意。或许这些东西宋朝根本就不屑一顾,但对侬智高来说这已经是他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不曾想,侬智高这灿烂且火热的笑脸却贴到了宋朝的那张冷屁股上面,开封城里的宋朝皇帝和两府大佬在一番紧急磋商后却让萧固把侬智高的礼物都退回去。同时,他们还让萧固以当地官方的名义告诉侬智高:如果你们也给交趾方面上了同样的贡品,那么宋朝倒是可以考虑你们的请求。
     也就是说,宋朝方面之所以拒绝侬智高是因为他们忌惮于侬智高的归附会惹怒交趾人,更担心因此而生出不必要的麻烦。换言之,宋朝想让侬智高“一女侍二夫”,要他同时向交趾和宋朝称臣,就像西夏同宋朝和辽国的关系,要不然交趾那边恐怕会心生怨愤继而迁怒于宋朝。如此看来,大宋的士大夫阶级这么多年来还真是被李继迁祖孙三代给打出了精神错乱症。
     身为前方的地方大员,萧固当然比那些坐在皇城里的井底之蛙对侬智高及其实力更为了解。他几次上疏请求朝廷同意侬智高的归附,而且他还说如此便可让逐渐发展壮大的侬智高去对付或牵制交趾,而宋朝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反正这事宋朝也不需要为此而付出什么代价,不过就是盖个章了事。然而,朝廷的答复始终如一:你萧固能保证交趾不因为此事而结怨于我朝吗?如果能,你就收下他,如不能,你就老实待着,绝不能答应侬智高。
     宋朝的这个态度显然就是一盆冰水泼在了侬智高的脑门上,他要是能跟交趾友好相处又岂会跑来抱你宋朝的大腿?尽管如此,侬智高还是不死心,他前后又写了好多次的奏表送到邕州知州陈珙的手里,其中内容全是请求宋朝能够收下他这个干儿子,可他即使望眼欲穿也没有看到宋朝方面派一个信使来找他。
     眼看穷凶极恶的交趾人正在磨刀霍霍,而宋朝这边又见死不救,侬智高感觉死神再一次地向他步步紧逼。就在他痛苦绝望时,两个天使大哥从天而降来到了他的面前。这两个人都是广州城里的汉人,一个叫黄玮,一个叫黄师宓,据说二人是同族兄弟,而且后者还是一个举人,但一直没能科考中榜。简而言之,这俩人就是另一个版本的张元和吴昊。
     张元和吴昊这俩人应该没有人已经忘记了吧?这两个在宋朝拼死也没能考中进士的书生一到西夏却一跃成为了李元昊的座上宾,张元后来更是官居西夏大丞相之职。黄氏兄弟之所以投靠侬智高无外乎也是希望能够帮助侬智高成就一番霸业,从而以此也实现个人的野心和抱负,但这两个牲口同张元都是一个德性,他们在投靠外族酋长后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国家和同胞。
     得知侬智高在宋朝这边受到了怠慢后,黄师宓又是生气又是觉得好笑。在侬智高这里,宋朝是天朝上国,皇帝是天子,群臣个个人中龙凤,文人雅士璨若星河,国家富强,百姓富足,控疆万里,甲士百万。总而言之,宋朝在侬智高的眼里近乎于天堂世界,宛如天国。可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宋朝人,黄师宓太了解宋朝到底是个什么模样了。
     宋朝虽然兵甲将近百万,但由于实行的强干弱枝的军事政策,宋朝的兵力大多集中在京城开封以及陕西、山西与河北这四处地方,至于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几乎鲜有禁军的身影。再具体到岭南,作为中心城市的广州和邕州其正规军不过千余人,其他州郡更是只有区区数百人,这些人说是驻军,但其实就是保安大队。作为一个岭南人,黄师宓对这些情况简直不要太熟悉。
     两相对比之下,是宋朝的两广更好对付还是交趾更好对付呢?答案不言而喻。正是有基于此,黄师宓竭力怂恿侬智高东出攻掠两广,然后占据广州自立为帝。
     经过长时间的考虑以及在黄氏兄弟和侬建中、侬智忠这两个族人的不断鼓动下,侬智高终于下定决心将自己的魔爪伸向宋朝。某天日暮时分,侬智高命人悄悄地将自己的老巢一把火给点了,然后他召集部众说道:“我们这么多年辛苦攒下的家当如今全被这场天火给焚烧而尽,我们现在已经没有生路了。为今之计,我们只有占据邕州进而攻占广州并自立一国,否则我们必然死于此地!”
     看到这场景你会想到什么?我个人很怀疑这是黄师宓给侬智高出的主意,而这一招正是效仿项羽的“破釜沉舟”。在这种局面下,侬智高所部的战斗意志瞬间就变得空前高涨。举行完誓师大会后,侬智高于当日率领所部五千余人乘舟沿郁江顺流而下,他们的第一个攻击目标是宋朝设在邕州外围的军寨横山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面对五千多个两眼冒着绿光的亡命之徒,横山寨里的这些几乎从没上过战场的寥寥百余名宋军士兵全部战死, 横山寨寨主张日新、邕州都巡检高士安、钦横两州同巡检吴香三名将领一同战死殉国!
     击破横山寨之后,侬智高挥兵急进直抵邕州城下。邕州城里的守军和临时招募守城的壮丁加起来才仅千余人,而邕州也绝非什么城高沟深的坚城,再加上有汉奸的助力,尽管守城士卒拼死力战,但邕州城

第167章 血漫南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