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侬智高的率军直逼岭南第一重镇广州时,时任广州知州的仲简在范仲淹逝世的这一天得到了前方传来的急报,可他却以“祸乱人心”为由将信使给下狱关押,而且他还传令全城:如果有人再敢散播“谣言”便就地正法!
经过这一“官方辟谣”,广州城外的百姓还真的就信了知州大人的鬼话,这导致侬智高的大军到来之时广州城外的百姓竞相入城求生。
直到这时,仲简才下令放百姓入城,但一切都晚了。惊恐的百姓争相入城之时,侬智高的大军已经在他们的身后开始对他们进行无差别的屠杀。百姓们为了活命纷纷涌向了城门,灾难由此而生,在这个过程中被踩踏致死者不可计数,而为了不让侬智高的大军趁乱混入城中,仲简被迫下令强行关闭城门,那些没能来得及入城的百姓全都成了侬智高的战利品。侬智高也没杀他们,男人统统充军,女人的命运自是不必多说。
侬智高接下来要做的自然就是攻城,可此前一直攻无不克的他这时候终于遇到了硬骨头,这里毕竟是广州城,而且还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旧都。也算是仲简命好,他的前任魏瓘在担任广州知州时曾经对广州的城防工事进行了加固和修缮,而且还在城内广挖水井,城头上更是配备了威力强大的重弩。侬智高一面派人攻城,一面还组织人力将广州的水流给断了,但后者基本上一点用处也没有。几天的攻城行动打下来,侬智高的这帮乌合之众对广州城是无可奈何,而且还被城头上的重弩射得是肝胆俱裂。
得知广州被围,在其北面的英州知州苏缄决定前去赴援。他在当地迅速招募了数千名义勇准备前去驰援广州,英州的政务他则委托于英州的提点刑狱鲍轲,然后他带着这数千义勇连夜南下急驰。在到达距离广州二十里处的一个名叫边渡村的地方之后,苏缄扎下了营盘以在外围声援广州。
苏缄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地方驻兵是因为此处是经由水路进出广州的一处必经之地,他虽然热血但还没有头脑发昏,他手里这些人如果去硬刚侬智高只能是肉包子打狗。苏缄驻兵于此就是为了能在侬智高将来败亡或撤军的时候邀其归路。虽然没有直接去招惹侬智高,但苏缄在这段时间里干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他把侬智高的狗头军师黄师宓的老爹给抓了起来,然后就把这个黄老头给砍了脑袋。
客观地说,这黄师宓的老爹死得其实很冤,但这事追根到底还是只能怪他生了个不忠不孝的逆子。张元投靠李元昊之后尚且想着怎么把自己的家人给接到西夏,但黄师宓这个牲口却压根没顾及家人的安危。
这里请大家注意一下这个苏缄,二十年后他将名动整个宋朝——以一种极其悲壮和惨烈的方式。但是,我这里还是想说,他真的不应该杀了黄师宓的父亲,除非这个老头儿也是个坏种。我不是想宣扬因果报应,但滥杀无辜于己于家都没有好处。
侬智高没有理会躲在他身后的苏缄,他也没想过要给自己的狗头军师报杀父之仇,他现在唯一想做且正在做的事就是攻下广州。眼看攻城日久但却毫无效果,侬智高又想到了从水路进攻,他命人乘坐百余艘木船沿河而下去攻击广州的南城门。
见对方出动了水军,此时正在广州城内的番禺县令萧注不顾生死地突围而出。之所以如此,只是因为他也要去调动自己的水军。萧注的水军可不是侬智高能够相比的,他招募了两千余名长期出海捕鱼的精壮渔民乘坐巨大的海船浩浩荡荡地逆水而上逼近了广州。萧注本以为双方马上就将爆发一场激烈的水仗,可谁知这天晚上突然刮起了一场飓风,而侬智高的水军正好就在风口。萧注大喜,他决定对贼军发动火攻。
侬智高毕竟是刚从深山老林里钻出来的,而黄师宓也不过就是宋朝的一个不入流但却自视甚高的狂妄书生,他们都没想到火烧赤壁的剧情会发生在他们的身上。这一晚,宋军的火攻让侬智高的水军近乎于全军覆没。在掌握了“制水权”后,广州周边的诸路援兵都改由水路进入了城内,而各类生活物资也由水路源源不断地被运进了城。
陆军被揍得满地找牙,水军则被全歼,在此局面下,侬智高终于发现自己没法在广州讨得任何便宜,再这样熬下去他的人非全死在广州城下不可。于是乎,在围困广州长达五十七日之后,侬智高在这年的七月下旬
第169章 流寇北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