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后续,王清晨自觉离开。
     虽然他还挺感兴趣的,但是知道的越多牵扯就越深。
     若是在平时他凑凑热闹也无妨,只是现在他身有要职在身,不宜牵扯过深。
     王清晨离开关押处,将审讯之事全然交托邢灏与景阳。
     他的战场不在此处,而在那绵延的河堤之上。
     夜色渐深,但黄河岸边却灯火通明。
     “大人,您来了。”段柳看自家大人远远而来,连忙上前问候。
     “情况如何?”王清晨望着脚下汹涌的河水,眉头微蹙。
     “情况尚可,照目前进度,五六日便能初步完工,十日之内就能打道回府。”
     如今粮食不缺,百姓们都在用命拼,所以进展很顺利。
     景阳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卸下重担的轻松。
     对他而言,擒获贼人、撬开关键口供已是完成了分内之事,后续跨州越府的追查、与漕帮乃至更深势力的周旋,自然是朝廷和大理寺的职责。
     王清晨能理解这种心态。
     但他看着棚外沉沉的夜色和远处堤坝上星星点点的火光,心中那根弦却并未放松。
     “移交京师自是正理。”王清晨缓缓道。
     “但在交接完成之前,在我们离开原武县之前,变数仍在。那幕后之主丢了五十万石粮,折了这许多人手,绝不会善罢甘休。狗急跳墙,未必不会再有动作。”
     景阳闻言,神色也重新凝重起来:“你是说,他们可能还会来劫囚,或者……再次破坏堤坝?”
     “不得不防。”王清晨目光扫过桌案上的河工图。
     虽然再次破坏堤坝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万一敌人真的丧心病狂也说不准。
     粮食是他们的首要目标,若无法夺回,毁掉证据、制造混乱、拖延时间,也是可能的选项。
     景阳一拳砸在掌心,发出沉闷的响声:“哼!他们敢来最好!正好一并拿下,多攒些功劳!我这就去重新布置防务,囚犯那边再加双岗,堤坝沿线增派巡逻队,明哨暗哨放出五里!”
     “有劳景兄了。”王清晨点头。
     “非常时期,谨慎为上。”
     景阳雷厉风行,转身便大步离去,甲叶摩擦之声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王清晨独自坐在灯下,却没有再看文书。
     他听着远处隐隐传来的黄河涛声,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桌面上划过。
     这些粮食的背后,牵扯的绝不仅仅是地方上的贪腐。
     其图谋之大,恐怕远超想象。
     邢灏将烫手山芋抛给京师是明智的,但这也意味着风波即将升级。
     戴胄接手后,朝堂之上必然又是一场暗流涌动。
     只是不知,这场风波最终会卷起多大的浪,又会将多少人吞噬其中。
     他深吸一口气,将翻腾的思绪压下。
     无论朝堂风波如何,他当下的职责只有一个——守住这道堤,保住这数万百姓。
     其余之事,非他所能左右。
     接下来的两日,原武县境内出乎意料地风平浪静。
     运粮工作仍在紧张进行,在李岷和邢灏的统筹下,效率颇高,已有大半粮食安全转运至临时仓廪,主要是缺少足够的车马,要不然还能快上不少。
     粥棚每日准时升起炊烟,虽然粥越来越稀,但至少能吊住性命,民心渐稳。
     堤坝的加固工程进展顺利,民夫们看到希望,干活格外卖力,险工段逐一得到强化。
     六月十七
     黄河水势依旧汹涌,但原武县段的堤坝在数万民夫日夜不休的奋战下,已肉眼可见地变得高大坚实。
     烈日当空,号子声与夯土声交织,一片繁忙而充满生机的景象。
     就在这时,上游河道出现了几个黑点,迅速变大。
     六七条高桅大船,吃水颇深,正顺流而下,朝着原武县段驶来。
     船体并非普通的漕船或客船,形制有些特殊,引得堤坝上不少民夫和兵士引颈观望。
     “大人,您看!”段柳最先注意到异常,指向河心。
     王清晨正在巡视一处刚刚加固好的堤段,闻言抬头望去,眉头微蹙。
     这个时候,这种船只出现在施工河段,显得颇为突兀。
     他立刻吩咐道:“通知景将军和邢大人,加强戒备。让水面巡逻的小艇靠过去,询问来意,提醒他们前方施工,注意避让,减缓船速。”
     “是!”段柳领命,立刻派人去传讯。
     很快,两艘由熟悉水性的兵士驾驶的小舢板,朝着那队大船迎去,打出了旗号。
     “大人,好像挂着字旗呢?”那几艘大船越来越近,已经能看到船头旗上写着“四海商行”几个大字。
     王清晨安下心来。
     算算时间,距离段涛去信也有数日了,也确实该到了。
     “无需紧张,这应是运粮商船,让百姓准备卸粮,不许哄抢”王清晨吩咐道。
     “太好了,终于有商船愿意来了,只要不太过分,百姓就能活下去了!”段柳也高兴道。
     偶遇大灾,最怕的就是商队避而远之。
     只要有商队愿意来,市场就能逐渐活跃起来,粮食就会源源不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接到王清晨的命令,段柳立刻组织胥吏和衙役维持秩序,并让民夫中的领头者约束好各自乡邻。
     尽管饥肠辘辘的百姓们眼中充满了对粮食的渴望,但在有效的管理下,现场并未出现混乱。
     那队高桅大船缓缓靠向临时搭建的简易码头。
     为首船只的甲板上,一名身着锦袍、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未等船完全停稳,便身手矫健地跃上岸边,快步朝堤坝而来,远远便朝着王清晨几人拱手作揖,神态恭敬。
     “可是王侍郎当面?小人四海商行管事郑良,奉东家之命,特来支援王侍郎抗洪赈灾!”郑良声音洪亮,确保周围的人都听得清楚。
     郑良如今生意做到四海八荒,已然有了富态之相,对王清晨既没有表现得亲近,也没有表现得疏离,这也是王清晨信中要求的。
     王清晨微微颔首:“郑管事辛苦。贵东家高义,本官代原武县百姓谢过。不知此次运来多少粮秣?”
     郑良从怀中掏出一份礼单,双手奉上:“王侍郎客气了。东家闻听王侍郎在此为民请命,力保黄河安澜,深感敬佩。
     特命小人星夜兼程,首批运来粟米一万石,另有药材一船、麻袋五千条、铁锹锄头等工具五百件,平价易之,年纪原武县百姓遭灾,一应物资皆可记之!何时有钱何时偿还”
     王清晨本就没想凭此赚钱,但是也不能不要,他可太知道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
     钱可以不要,但是情不能不

第496章 郑良来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