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到客厅,按名单逐一核对后,指尖轻点手机,一串转账提示音接连响起。每人账户都收到了一笔额外的津贴,作为明日采购与协助的酬劳。
“明天叫会开车的同事带你们去市集和高级食材市场,”她语气沉稳,条理分明,“多买些新鲜的海鲜、有机蔬菜、优质肉类。记住,宁可多备,不可短缺。回来后和厨房的师傅们对接,协助他们备菜、摆盘、清理场地。我要的不仅是一顿饭,而是一场有温度的交流。”
下人们神色认真,纷纷点头应允:“明白,三少奶奶,我们一定配合到位。”
交代完一切,陈梦瑶与欧阳寒并肩走向书房
“接下来,该开始准备手工艺人的合同了。”欧阳寒轻声道。
陈梦瑶推开门,打开书房内的灯光,同时也打开了电脑,欧阳寒也打开了笔记本电脑,她坐在电脑桌前,指尖轻敲桌面,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合作形式不同,合同也得分类细化,不能一纸通用。”
欧阳寒点头附和:“你说得对。我们得把合作模式拆解清楚。”
她拿起一支笔,边写边说:“第一种,手工艺人只负责供应产品,比如陶器、刺绣、木雕,我们负责销售。这种就签‘合作供货合同,明确供货周期、质量标准、结算方式,还有违约责任。”
欧阳寒接过话:“第二种,如果他们愿意来我们的手工艺培训班授课,那就得签‘讲师聘用合同。要写明课时费、课程内容、教学考核,还有知识产权归属——毕竟课程内容可能涉及他们的独门技艺。”
陈梦瑶点头,在纸上迅速勾勒出条款框架:“第三种最复杂,也是我最看重的——他们不仅展示作品,还想办小型展览,甚至收学徒。这种属于深度合作,得签‘综合合作框架协议。里面要包含展览策划、场地使用、收益分成、学徒培养机制,甚至品牌联名的可能性。”
欧阳寒挑眉:“这合同可不简单,得预留足够的弹性空间,不能把人框死,又得保障我们的权益。”
“没错,”她抬眼,眸光坚定,“所以合同里要加一条‘合作升级机制——如果初期合作顺利,双方可协商转为长期战略伙伴,甚至共同成立工作室。这样既有吸引力,又不失严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梦瑶轻轻放下笔,抬眼看向欧阳寒,嘴角微扬:“其实还有一种情况我们得提前考虑——如果我们将来真的开了实体店,这些艺人不只是来卖自己的作品,还可以在体验区当教练,教顾客做手工,相当于把艺术创作和互动体验结合起来。这样一来,他们的角色就不仅仅是供货方,更是品牌体验的一部分。”
欧阳寒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个想法很好。他们不只是‘卖东西的人,更是‘传递生活方式的人。这种双重身份,确实需要单独列一份合同来规范。”
“对,所以我建议,把这种类型的合同单独列为‘销售顾问合同。”陈梦瑶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下标题,笔尖流畅,“他们既要负责产品销售,又要承担教学指导的职责,薪酬结构也可以设计成底薪加提成,再加课时费,激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门店运营。如果只做是销售的话就只是底薪和提成的薪酬。”
欧阳寒靠在椅背上,若有所思:“那培训标准也得明确。毕竟不是每个艺人都擅长教学,表达能力、亲和力、课程设计能力,都得有个基本门槛。我们得在合同里附上培训协议和考核机制。如果确实不擅长教学就只让他们负责销售就好了,还有不擅长销售的人就让他们去教学。这样避免出现尴尬的情况。”
“没错。”陈梦瑶点头,“我们可以先让他们试讲一节体验课,由我们和顾客代表一起打分,到时再根据他们的表现安排合适的岗位。这样既能保证服务质量,也能让艺人更有归属感。”
“还有,如果他们在店里带出了优秀学员,甚至孵化出新的合作艺人,是不是也可以设置‘推荐奖励或‘孵化分成?”欧阳寒眼睛一亮,“这样一来,他们不只是雇员,更像是品牌的共建者。”
“太棒了!”陈梦瑶笑了,“这样一来,四种合同就完整了——讲师聘用合同,针对纯教学类艺人;合作供货合同,适用于只供货不参与运营的创作者;综合合作框架协议,用于深度绑定的核心合伙人,这里面包含的内容包括办展览收门票,收学徒等;再加上你刚才说的销售顾问合同,覆盖那些既卖产品又做教学的多面手。”
欧阳寒拿起笔,在纸上快速梳理结构:“逻辑很清晰。每种合同的权利义务、合作周期、分成模式、违约条款都得写清楚,避免后期纠纷。”
“那就开始吧。”陈梦瑶打开笔记本电脑,“我来起草讲师和销售顾问合同,你负责供货和框架协议?”
“没问题。”欧阳寒也打开电脑,“我们同步进行,写完互相过一遍,确保风格统一,条款不冲突。”
书房里,灯光柔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像一首默契的二重奏。纸页翻动,思绪流淌,每一个条款都凝聚着他们对未来的构想。
约莫一小时后,欧阳寒伸了个懒腰:“搞定了。我这边的两份初稿已经整理好,你看看有没有遗漏。”
陈梦瑶滑动鼠标,仔细浏览了一遍,点头道:“供货合同里的质量验收标准写得很细,很好。框架协议里的知识产权归属也界定得很清楚,避免日后扯皮。”
“你的销售顾问合同呢?”欧阳寒凑过来看屏幕。
“你看,这里我加了‘服务形象规范,要求他们在店内穿着统一品牌服饰,保持专业形象;还有‘顾客满意度评分,连续三个月低于80分就要重新培训。实体店的名字我们得好好想想。到时我们得给他们专门设计统一的服装。”陈梦瑶指着屏幕解释,“毕竟他们是品牌的门面。”
“考虑得很周全。”欧阳寒笑了笑,“我觉得可以直接定稿了。先保存备份,然后打印出来?”
“嗯,每种合同打印三百份,分类装订。”陈梦瑶起身拿文件袋,“我在每个袋子上贴标签,写明合同类型、适用对象、签署日期范围,方便后续管理。”
欧阳寒一边操作打印机,一边感慨:“没想到我们俩坐在书房里,居然一口气把整个合作体系搭起来了。”
“这是第一步。”陈梦瑶将最后一份文件装袋,轻轻放在电脑旁,“等明天和艺人们签了合同,我们的实体店计划才算真正启动。”
“希望来的人多一些。”欧阳寒关掉电脑,站起身,“越多艺人加入,我们的生态就越丰富。”
“会的。”陈梦瑶微笑,“他们需要平台,我们需要人才,是双向奔赴。”
两人并肩走下楼,夕阳的余晖洒在花园小径上。晚饭后,他们沿着花墙慢慢散步,晚风轻拂,草木清香。
“你说,明天第一个来签合同的会是谁?”欧阳寒忽然问。
“说不定是小林,她一直想有个稳定展示作品的空间。”陈梦瑶想了想,“或者苏染,她上次说想尝试做手工课。”
“我希望不只是几个人。”欧阳寒望着远处的夜空,“而是一群人,带着手艺和热情,一起把这件事做起来。”
“会的。”陈梦瑶轻声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点燃的,不只是合同,而是一种新的可能。”
他们在花园里走了一个小时左右,两人才回去沐浴休息了,毕竟明天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们呢。
喜欢。
第681章 为手工艺人制订合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