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番外篇(四)[2/2页]

枌榆草木长 倪二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频频飞回京城,而朝廷的嘉奖却如石沉大海。
     朝堂之上,权臣弄影,有人说。“皇子久掌军权于外,恐生异心,不宜嘉奖。”
     有人道。“凉州偏远,些许小胜,不足为提。”
     更有人言。“纪凌养寇自重,其人心怀不轨,当派监军常驻。”
     连番旨意传来,只有勉励坚守,未提半字封赏。
     对于朝廷的反应,纪凌在营帐内,展开一道道来往的诏书,双手微颤。
     其人身旁,魏崇山气得须发倒竖。
     魏冉更是拍案而起。“殿下,您为大周出生入死,朝廷怎能如此不公!
     熬在这寒苦之地,何时是个头啊?”
     帐中诸将义愤填膺,摩拳擦掌。
     沉默良久,纪凌起身踱步。“诸位,本王非为封赏而来。
     国土乃我大周儿郎生养之地,莫说驻守凉州,即便长眠于此又如何?
     为国征战,为的是我大周国土,而非军功……”言罢,他抬眼望向帐外,风沙中,军旗猎猎。“若有懈怠,凉州百姓何辜?这西境的国门谁守?
     都回去吧,莫善先巴不得咱内乱。”
     众将听闻,纷纷单膝跪地。“愿听殿下号令,守土报国!”
     岁月悠悠,转眼间,纪凌在凉州的第九个年头已过。在此期间,徐沧、魏冉、司徒孝呈等人都曾追随他沙场浴血,纵马扬鞭。
     历经多年苦战,其人身先士卒,赏罚分明,颇受军民所爱。
     凭借定平关地势险峻与峭壁悬崖,他加固城防,沿武凉山筑起高大厚实的城墙。
     城墙上密布了望塔、箭楼阵地。又在城周开垦,囤积大量粮草、箭矢与饮水。
     陡峭山路,骑兵难行,元武多数情况只能下马步战,拥挤在狭窄通道。
     纪凌指挥攻守,兢兢业业,从不懈怠。
     面对元武重兵围城,阻断外界。但凡寻得机会,他毫不畏惧,时常会亲率部卒出城袭扰,搅得对方不得安宁。
     这数年间,纪凌坚守定平。
     城中军民一心,男子上城御敌,女子运送物资、照料伤员。
     多年对峙中,莫无涯曾亲自前来,即便由他指挥调配,也无较大的斩获。
     日子缓缓流逝,元武新帝继位,内乱不断,最终无力西侵。
     便是如此,正在纪凌意气风发,筹谋着夺回凉州七郡之时,朝廷一道诏书,宣他回京。
     临行,百姓倾城而出,箪食壶浆。
     老妪含泪,孩童拉衣,或有青壮争先恐后,或有老者跪地挽留。
     对于如此情形,纪凌热泪盈眶,抱拳一一谢别。
     纵马回望,定平在风沙中屹立。
     多年磨砺,未酬壮志。
     未得的军功,未得的恩赏,都化作他心底的坚毅。
     对此,纪凌知道,前路风云诡谲,京城朝堂或比战场更为凶险。
     但这十年寒沙铸剑,他已无所畏惧。
     踏入回京之路,身后是山河,身前是未知,而属于他的未来,却不知在何处
     途中,其人思绪万千。想起初到凉州时的懵懂与无畏,想起战死沙场的兄弟,想起与元武一次次的对决,还有凉州百姓那一张张朴实而又充满信赖的面庞。
     这么些年,他在沙场上从未退缩,可面对朝堂的冷漠,心中难免泛起悲凉。
     行至半途,数支暗箭从路旁的密林中射出,直奔纪凌面门。
     护卫们大惊,纷纷拔刀护主。纪凌侧身一闪,反手抽出佩刀,目光冷峻的扫向四周。“何方鼠辈,敢行偷袭之事!”
     言毕,他身形一闪,率部冲入林中。
     几个黑衣蒙面人四散逃窜,身手敏捷。
     纪凌紧追不舍,几个回合下来,将其中一人逼至绝境。“说!是谁派你们来的?”言罢,他长刀抵住对方咽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人冷哼一声,当场咬毒自尽。
     见此情形,纪凌眉头紧锁,自己尚未回京,已然暗流涌动。
     千里之遥,他也愈发谨慎。
     临近神京,纪凌没有直接入城,而在城外一处隐蔽庄子住下,派人暗中打探城中消息。
     果不其然,听闻朝中有不少人正谋划在他面圣之时,以莫须有之罪名弹劾他,欲置他于死地。
     纪凌心中冷笑,这些年在凉州与元武斗得死去活来,如今便是这般下场。
     他思索良久,决定离开这是非之地。
     面圣之日,金銮殿上气氛凝重。
     纪凌身着素袍,昂首而入。
     未等他人开口,他便抢先一步。“启禀父皇,儿臣戍边多年,今日归来,却听闻朝中有人欲对儿臣不利。
     儿臣无意争权,只望大周昌盛。这些年来,儿臣在凉州与元武苦战,为的是家国百姓。
     现如今,有人在背后中饱私囊,扰乱朝纲,望父皇明察!”
     听闻此言,仁宗皇帝脸色阴沉,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那些原本准备弹劾纪凌的大臣,此刻纷纷交头接耳,面面相觑。
     之后,虽有各方朝臣出列,纪凌却一一应对,游刃有余。
     仁宗看向纪凌,其人眼神中多了几分复杂之色。“你这些年在凉州辛苦了。朕知道委屈了你,如今你平安归来,朕定当好好封赏……”
     加封三印吗?早在多年前就该如此了。
     拖到如今,朝中那些肆意挥霍,穷奢极欲的皇子最差也是二印……
     而在众皇子中,稍微讨喜一些的,早已三印玄龙披加身。
     纪凌跪地谢恩,心中却五味杂陈。
     多年戍边,他历经磨难,所求也并非封赏,而是皇帝的信任与大周的安稳。
     如今朝廷的态度如此,他也并没有太过在意。
     朝会之后,经过多番打听,原本他将加授二印,三印还是太子苦苦相求,仁宗方才允诺。
     既是如此,纪凌也未有不满。他拜谢过如兄如父的太子,再一日的朝会之上,当着文武百官跪地请命,希望重回凉州,并提议增兵增兵西境,一举夺回庆帝年间的失地。
     很显然,他的提议非但没有被允诺,还被各方指责,连仁宗也对他不满。
     多日之后,他本该在府中休养,一道朝廷调令,又将他派往驻守北境。
     官道上,纪凌回望京城,心中不禁有些悲凉。
     一腔热血,壮志未酬。北出塞外,再戍边宁。
     ……………………………………..
     (二合一,大章。)
    喜欢。
  

番外篇(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