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1 长谈(3)[1/2页]

大明第一公 岁月神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臣哪敢说有什么抱负....臣就是年轻点,脑子活泛一些....”
     “这天下的事,就没有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国政!”
     朱标打断李景隆,然后朝窗外一指。
     年后的京城,川流熙攘望之一片锦绣富足之气。
     “如今大明的许多规矩,都是开国之初草定的!”
     朱标又道,“但此一时彼一次,当时的大明内外不平,百业待兴,江山凋敝十室九空!可现在呢....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天下人口翻了一倍,各省各州皆是欣欣向荣,在拿过去草定的国政治国,合适吗?”
     “过去是先稳而求治,现在是为盛而求治,目的根本都不一样了!”
     “况且开国时所草定的一些国策,许多都是前朝的糟粕。”
     “前朝的经验教训不吸取,反而继续守着这些糟粕法子,等待我大明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父皇总说...”
     说到此处,朱标低下头,苦笑道,“要交给我一个万无一失的江山!可是他不明白,大明之患不在外.....中国之敌也不在外,而是....在于内!”
     “不是我杞人忧天!”
     “是,按照他老人家的设想,我做个守成的皇帝,子孙后代也只需要守好江山即可!”
     “可他老人家不知道,忧患已开始在我大明扎根了!”
     “这国就好比人,人都是病重了才想到医,可谈何容易!”
     “国都是内忧外患了才想起改,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而且,到时候脑袋上有个祖宗成法的帽子,怎么改?”
     “谁肯改?”
     “谁敢改?”
     “谁又能改得了!”
     “若是要改....”
     朱标忽然抬头,目光眺望远处,背着手轻声道,“就是现在.....就不允许大明朝有所谓的祖宗家法,不能墨守成规!”
     “不然,这天下总是穷者衣不蔽体,富者酒肉酸臭!”
     “读书人之乎者也,贫农大字不识!”
     此时,李景隆看向朱标的目光,满是钦佩。
     标哥已不单单是明白人了,他是把帝国的本质,乃至整个大明的走向都看透了!
     尤其那句,人都是病重才想到医,国都是内忧外患才想到改!
     可怎么改?谁敢改?
     谁提到改这个字,都是大不敬之罪!
     即便改,也敢改革,而是改良。
     就好比历史上的张居正,他是个勇敢的人。
     但他的勇敢也只局限于,改良!
     给大明朝修修补补,拆东墙补西墙。
     他是没有改革的想法吗?他不敢!
     上面是各种祖宗成法的约束,下面是官僚系统的集体的抵制。
     这两样任何一种,都会让他身败名裂死无全尸遗臭万年!
     标哥说的没错,此时的大明已经种下祸端了。
     宗室藩王的分封,定额制的税收。
     混乱的土地政策,对士绅的依赖。
     对商业手工业的打压和排斥.....
     海关商税等同于无,还有海禁....等等等。
     这种种的祸端,都是将来大明帝国内政不修的导火索!
     历史上的大明,近三百年的国运之中,几乎有两百多年,都被这些条条框框各种导火索折磨着!
     “他要是.....真的做了大明帝国的皇帝,该有多好!

第171 长谈(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