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63章 撤出一百五十里,觉察失误![1/2页]

神话大秦:我高要,绝不太监! 穿越末日来见你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他的军事逻辑里,项羽的撤退毫无道理。毕竟项羽麾下几乎全是来去如风的精锐骑兵, 这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就算高要真的奇迹般地调回了第三兵团,其主力也必然是步兵,能有多少骑兵?
     一支以步兵为主的兵团,难道真的敢出城追击项羽的几万铁骑?那不是自己找不自在,主动将步兵软肋送到骑兵的铁蹄之下吗? 项羽完全有能力在野战中利用骑兵优势回头痛击任何追兵。这种未战先退、避而不战的作风,也完全不符合项羽那一贯霸道强横、遇神杀神的性格。 这一切,都太反常了。
     与此同时,在撤退的路上,项羽的心情也绝非平静。他虽然基于避免更大损失的判断而做出了撤军的艰难决定,但内心深处同样疑虑重重,甚至有些打鼓。 他并非鲁莽之辈,深知“兵不厌诈”的道理。因此,在撤军的同时,他一直不断地派遣出最精锐的斥候,像一张无形的网洒向大军四周以及后方,严密查探着一切动静,尤其是阳平关的动向。
     他需要确认,高要的援军是否真的如他所料那般强大,还是仅仅是一场虚张声势的骗局?他的撤退,究竟是及时止损的英明之举,还是误判敌情、错失良机的巨大失误?这种不确定性像一根刺,扎在他的心头。
     斥候带回的消息则更加微妙:自己这边刚刚撤军,高要确实亲自带着几千人马出了阳平关,但他们并未摆出追击的阵势,只是在关外一定距离内谨慎地查看情况,清理战场,随后便停止了前进,始终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追击行动。
     这一幕,让项羽的眉头锁得更紧了。高要的谨慎,反而加深了这场迷雾——他到底是真的底气不足,故布疑阵吓退了自己?
     沉重的马蹄声和车轮滚动的噪音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支败退军队的沉闷交响。然而,在这看似仓惶的撤退洪流中,项羽端坐在乌骓马上,脸色却如同暴风雨前的天空,阴沉得可怕。而且随着撤军的路途越远,实际上这会的项羽心里也是越发的没底。
     最初阶段,他的计划似乎正在按部就班地上演。一开始还能够听到斥候不断回报,在队伍四周发现了大量南境军的斥候游骑, 他们像幽灵一样徘徊在楚军队伍的侧翼和后方,时不时地冒险靠近,探查着己方的行军情况、阵型以及士气状态。 这种被窥视的感觉,反而让项羽心中笃定——高要果然在密切关注着自己,追击的可能性很大。
     但随着己方的大军越来越远离阳平关之后,情况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根据斥候的回报,周围的南境军斥候数量开始大量的减少。 那种如影随形的压迫感正在迅速消退。
     离开了超过阳平关一百里之后,南境军的斥候就已经开始十不存一, 偶尔才能远远瞥见一两个影子,很快便消失在地平线上。
     离开了一百五十里之后,斥候更是几乎完全看不到了。 放眼望去,广阔的原野上,除了自己这支“狼狈”撤退的大军,再也感受不到任何

第863章 撤出一百五十里,觉察失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