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那场血腥的刺杀,绝非敌人唯一的手段。那仅仅是第一波,也是最直接、最粗暴的攻势。这并不意味着楚军以及那个藏身幕后、行事诡谲莫测的神秘易小川,就没有了后手。
事实上,刺杀行动本身,无论成功与否,其造成的涟漪效应已经开始扩散。咸阳宫内发生了如此惊天动地的事情,大批骑兵深夜紧急调动,火把如龙,马蹄声震破寂静,只要不是聋子瞎子,附近区域总有人会察觉到不对劲。恐慌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的波纹一圈圈向外荡开。
“咸阳宫里肯定出大事了!”——这种猜测和低语,开始在部分权贵府邸、军中营垒乃至市井坊间悄悄流传。
对于楚军和那些潜伏在城内、意图煽动人心、鼓动投降的细作来说,这种模糊的恐慌本身,就是一把利器。它不需要被证实,只需要存在,就足以滋养怀疑与不安的种子。
无论事后吕雉和李钊如何对外宣称一切正常,都无法彻底消除人们心中的疑虑。这种事情的处理,本身就陷入一个两难的困境:
倘若实话实说,公告咸阳宫遭遇大批刺客袭击但已被平息。这固然显示了官方的力量和控制力,但同时也承认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帝国的中枢、守卫最森严的宫殿,竟然被敌人渗透至此,甚至威胁到了皇后的安全。
那么,那些此时身处于咸阳城中的各级官员、他们的家眷呢?他们的府邸护卫,能比皇宫大内更坚固吗?如果刺客的目标是他们,他们能有几分生机?这种联想足以让许多人寝食难安,开始为自己的安危乃至后路做打算。
倘若咬死了不说,坚称只是正常的军队换防或演练。那同样无法平息所有的猜疑。如此兴师动众、气氛紧张的调动,最后却轻描淡写地归于无事,反而更显得欲盖弥彰。人们会更加怀疑其中必定发生了超出控制的意外情况,甚至会猜测是否出现了比刺客更糟糕的局面。这种不确定性,同样会催生观望情绪和自保心态。
而这,正是那神秘易小川毒计的一部分。刺杀吕雉的行动,一方面是其直接达成战略目标的手段,另一方面,无论成败,它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心理战和谋略工具,旨在进一步加剧咸阳内部本就因围城而日益紧张的人心涣散,破坏守军的团结和意志。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
次日黎明,没有期待的朝阳,天空被厚重的铅灰色云层严密笼罩,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很快,淅淅沥沥的雨水便开始洒落,逐渐变得绵密起来,天地间一片灰蒙,视线受阻,万物都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
就在这雨水的天然帷幕掩护之下,楚军开始了他们新一轮的行动。不再是昨夜那种孤注一掷的奇袭,而是化整为零,如同鬼魅般,无数小股部队开始出现在咸阳城周围的郊野地带。他们利用地形和雨势的遮蔽,悄无声息地从多个方向,以极其分散的队形,缓缓向城墙方向靠近。
喜欢。
第884章 安稳后事,吕雉拉拢人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