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让你这一辈子都没有翻身的机会。”
     听到于大人的这些话,刘健不由心中一紧,这听起来像是杨贼能做出来的事。
     但随即,他的眼神又变的坚定起来。
     如今是杨贼势大,这没有办法,但他坚信,邪不胜正,杨贼不可能一直如如今这般。
     去穷苦地方就去穷苦地方,只当这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磨砺。
     有什么好怕的?
     于谦一直在悄悄观察着刘健,见其眼中并没有预想中的慌张,反而充满坚定,心中暗自点头。
     自己这里的这一关,刘健算是通过了。
     后面就看他能不能在地方上坚持下去了。
     他以前与镇国公闲聊的时候,对方就经常说“宰相起于州府”,要当好一个合格的宰相,就必须要有基层经历。
     如此,才知民间疾苦,制定政策的时候也不会过于理想化,也就是假大空。
     大明如今没有宰相,但有内阁,国家政策的制定是离不开他们的。
     刘健现在还年轻,将来未尝没有机会入内阁。
     “于大人,学生不怕!”刘健看着于谦,语气坚定道。
     “好,你有如此志气,那老夫便将一身所学尽数传授于你。”于谦大笑一声,忍不住叫好。
     刘健闻言,忍不住愣了一下,但紧接着,便是面露惊喜。
     只见他当即面朝于谦跪好,叩首道:“弟子见过老师。”
     “哈哈哈。”于谦捋着胡须大笑。
     刚打算让刘健起来,却发现自己不知道对方的字是什么。
     不由有些尴尬。
     前面有人说起来的时候,他并没有听到。
     “那个……老师还不知道你的字是什么?”
     “老师,弟子字希贤。”刘健连忙道。
     闻言,于谦捋着胡须回想了一下,“《论语·里仁》有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你的字应当是取自这里。”
     “正是。”刘健道。
     “看来,你家长辈对你的要求很高啊!”于谦笑道。
     “弟子以前是在薛夫子那里求学的。”刘健道。
     “你是说……德温兄?”于谦回想了一下,道。
     “正是。”刘健回答。
     于谦口中的德温,刘健口中的薛夫子指的是薛瑄。
     薛瑄,字德温,号敬轩,永乐二十年进士。
     和于谦是同科,只不过于谦是那一届的头名状元,进士及第,薛瑄只是二甲进士。
     “当真是巧了,我与德温乃是同科进士。”
     “没想到而今德温的学生又拜了我为师。”于谦忍不住笑道。
     刘健闻言也是愣住了,似是没想到自己的恩师和老师有这样的渊源。
     “这…弟子也没想到。”刘健道。
     “德温身体可好?”于谦问道。
     薛瑄是洪武二十二年人,比于谦要大近十岁。
     景泰十年因年龄过大,精力不济,便致仕还乡。
     其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并且在思想上、文学上、理学上的成就很高。
     【高攀龙(明末思想家,政治家,东林党领袖)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可见其影响之大。】
     ……
    喜欢。
  

第29章 弟子见过老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