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056章 四合院[2/2页]

人生底牌 石润有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看到他,吴远山的眼睛就亮了,一把把他抓过来:“小山是行家,那个郎锋都很推崇他。让他给我们点评一下,你就知道怎么输的了!”
      下午在展销会上的事,吴远山早就跟老哥们显摆过了,因为他早把宇文山视为子侄,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让高原既羡慕又鄙夷。同时对宇文山年纪轻轻在古玩一道上就有如此造诣,深感惊奇、惊艳。作为资深古玩爱好者,他当然知道要达到郎锋大师都推崇的程度要有多难得。
      “好,那就让小山给点评一下。不过,小山你可要公平哦!”说着还用右拳锤了左掌一下,大有你当心我揍你之意。
      “嘿,老两位”宇文山苦笑着说:“我这招谁惹谁了!您二老当我不存在好吗?”
      “嘿,小子,别??拢÷榱锏模 崩细缌┱?茸偶?溆?兀?馐焙虻故且饧?恢铝耍???叽佟S钗纳娇炊悴还?チ耍?驼?硪幌滤悸罚??几?饺私樯芡跏泵羝淙恕⑵涫隆
      “王时敏,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字逊之,号烟客,别号偶谐道人,晚年又号西庐老人。他主师古法,对其影响最大的,其一为同期尚古的董其昌。董其昌受王时敏祖父王锡爵提携,与王家交往甚密。王时敏早期勤奋好学,得其真传,对他画风影响巨大。其二,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是他中期时临仿最多之人。这个时期,他还是以临仿宋元先人为主,但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脱离了董其昌的影响。《仿古山水册页》就是此时所作,此册集宋元多名大家之长,足见其仿古功力之精深。”
      宇文山不想做裁判,说道这就停了下来。正听得入神的老哥俩不干了,这还没分出输赢呢,怎么就没下文了呢,于是吵着让他必须给个结果。面对这两个年纪加起来超过100岁的老小孩,宇文山真是醉了。无奈之下,只能给出自己的判断:“对王时敏影响最大的,首推董其昌,黄公望次之!”
      最后,副司长高原笑到了最后,得意之情易于言表:“老吴,你这个半吊子,在我面前还敢班门弄斧不?”吴远山则是一脸的郁闷。连带着,看宇文山的眼神都开始不善起来。
      宇文山抽空溜回了自己的房间。与跟两位叔叔辈的老小孩磨牙,他更想研究一下佛肚里的东西。洗漱完毕,宇文山坐在书桌旁开始研究那个鎏金铜佛。
      佛像和底座是浇筑在一起的,不可拆卸。佛像和底座表面虽因鎏金脱落,略显斑驳,但也光滑平整,肉眼看不出任何可疑之处。按照现在的样子,换做一般人想找到佛像的关窍,取出地图,还真是不容易。宇文山就是翻来覆去检查了几遍,也没发现任何开口的痕迹。
      一番搜索无果后,宇文山只能祭出自己的杀手锏,神识放开,神识穿透一瞬间就看穿了佛像,佛像内里的情况一览无遗。
      宇文山在佛像的背后发现了一个方形的开口,但因为处理的非常高明,外表看不出一点痕迹。他小心地用准备好的小刀,一点点地刮掉覆盖在表面的鎏金层,一个用金属锡填缝的四方形开口出现在了眼前。他先用小刀仔细地把缝隙中的锡剔除,然后把小刀插进缝隙中慢慢沿四周往外撬动。不一会,一块铜片就被撬出,“啪嗒”一声轻响,掉落在桌子上,一个黑洞洞的方形小孔出现在佛像背后。
      透过小孔,借着灯光宇文山发现佛肚里折叠着的纸片。他用镊子小心地把纸片取出,放在桌子上。纸片已经开始发黄、变脆,宇文山慢慢把纸片在桌子上摊开。这是一方裁好的宣纸片,20厘米见方。画的确实是一份藏宝地图,用毛笔勾勒的街道清晰可辨,四处朱红色的元宝标明的藏宝地,也很清晰。在地图的正上方有大小几行字,都是用毛笔写成。大字是,“郡王府京畿藏宝”;小子写道,“凡吾族人所见,一概均沾,不得独享。大清郡王亦醇光绪十五年谨立”,等字样。
      这应该是前朝一名郡王的藏宝图,在光绪帝15年时所制。这名郡王担心有后人找到独享,特意在图上留言不得如此,以便族人雨露均沾,都有福祉可享。既然指明京畿藏宝,那一定就在京城范围内,有地图指示,具体地点不难确定。只是光绪15年,也就是1890年,距今已有100多年时间,沧海桑田,中华大地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不知这些宝藏是否还在原地?

第056章 四合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