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息平稳地开口说话,由不得他们不吃惊。其实这点重量对清心诀已达地级中期的宇文山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他单手就能轻松地托上去。
剩下的五只装瓷器的箱子,宇文山和冯鹏搬运得非常小心,章伟两人也在宇文山的提醒下,轻搬轻放,没有让里面的瓷器受到一点损伤。
八只木箱全部搬出后,宇文山开始带三人把原来盖在洞口的石板复位,回填三合土,又把上面的青砖重新砌好,整理平整后,再把上面的地板小心地铺了回去,然后打扫干净。等做完这些后,除了地板稍显破损外,倒还算平整。很难让人能联想到,这里刚刚起出了价值亿万的金银、珍宝。
结束扫尾,宇文山看着眼前的八只木箱有些头疼:总不能封着箱盖,就送到青妍斋吧,薛掌柜和师姐问起来如何解释呢?说我挖到了几个箱子,感觉里面肯定是珍宝,你们打开看看?——这肯定不行!
考虑了一下,宇文山还是决定把箱子全部打开,至少这样可以和师姐她们解释成这是自己以前收到的宝贝,现在交给青妍斋展出,用以开业时撑起场面。
宇文山首先打开的是那只装有黄金、珠宝首饰的箱子的箱子。箱盖一揭开,黄金的黄色光晕就映亮了这间厢房,让下午稍显暗淡的东厢房仿佛都明亮了许多。3000两黄金,制成10两一根的大黄鱼,被分盛在20个木质托盘中,每个托盘150两,整整齐齐地码在箱子中。其上放置一个40余公分长,25公分左右宽,10公分左右的紫檀扁盒,打开扁盒里面放了20几件大大小小的首饰,造型工整,工艺考究、繁复,一看就是宫廷内流出的,多半是出自宫廷造办处。
箱子打开后,看清里面的情形,章伟等人吃惊地张大了嘴巴,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不是他们不喜欢钱,而是他们更清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是自己的坚决不伸手。他们的表现宇文山看在眼里,心中暗暗点头。
宇文山拿出三根金条,要分给三人,三人坚辞不受。宇文山只能笑着开口对章伟说:“章哥,你们就别客气了,就当我们这次挖宝的奖金好了!等你们结婚时,也好给未来的嫂子们打件首饰不是!这可比1000元奖金值钱多了,小心我后悔噢!”
章伟见他说得认真,也知道自家老板不在乎这点东西,考虑了一下就接了过来,“嘿嘿,那就谢谢宇哥了!”。他把两根分给亓宏、冯鹏,剩下一根放在手中看了两眼就扔进了口袋。亓宏、冯鹏也差不多,随便瞄了两眼,就装进了口袋。
装白银的箱子打开,就泛善可陈了,暗灰色的60个50两大银锭,分盛在4个大托盘中,码在箱子里。依然是3000两,灰扑扑地装满了整个箱子。
合上白银箱箱盖,宇文山又刮开封蜡,打开了那个装书画的箱子。箱子里非常干燥,10幅画没有一幅霉变、污损非常难得。这10幅画中,有8幅是清廷宫廷画,画风工整、法度严谨,但失了生动、恣意。宇文山简单看了一下,这些画作分别出自西洋画师郎世宁、白描大家禹之鼎,被康熙帝赐“画状元”的唐岱,以及后世的宫廷画师蒋廷锡、余省等人。这些画师大多生于清中叶以前康乾盛世,画作工整、妍丽,虽受法度约束有失生动,但都不失为佳作,更有清廷大内的加成,流传到现在都价值不菲。
余下的两幅是明末“华亭画派”代表人物,董其昌的两幅画作。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松江华亭人(魔都),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死于崇祯九年,谥号“文敏”。他书画双绝,是明末的著名书画家,对后世书画家影响非常之大。这两幅画《山溪图》、《暖翠图》,都是他最擅长的山水画,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净隽秀,温敦坦淡,应该是他四十岁以后,病居松江老家时期,也是他最鼎盛时期的作品。与此前的8幅宫廷画相比,这两幅画更为珍贵,说是价值连城都不为过。
第190章 青妍斋开业(5)[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