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来摄政的,也就是说慕容评的摄政大权本来就是从慕容垂手里抢过来的,本来朝中很多人就对此心怀不满,现如今慕容垂又立下如此大功,慕容评心里自然更加不平衡了。
其次嫉妒慕容垂的,便是皇太后可足浑氏。可足浑氏可以说是与慕容垂有不共戴天之仇,正是可足浑氏杀了慕容垂最爱的发妻,而且还是用特别残忍的酷刑虐待至死的,这让慕容垂心中一直耿耿于怀,只是迫于可足浑氏的权势而隐忍不发,但是可足浑氏是清楚慕容垂对她的恨意的,因此一向和慕容垂关系不好,现如今自然更加不愿意慕容垂做大做强了。
最后嫉妒慕容垂的,还有慕容垂千辛万苦要扶持的当朝皇帝,也是他的亲侄子慕容伟。慕容伟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担心慕容垂的声望太高了之后,会影响到他的皇帝之位。
恰巧慕容垂上书朝廷请求奖励参战的将士,以鼓舞士气继续作战,这本是一件照例行事的好事,行军打仗都讲究个奖罚分明,不然谁还给你卖命,但是没想到慕容评因为嫉妒慕容垂取得的成就,而估计压住不报,这让慕容垂大为不满,为了不让为国征战的将士们寒心,也为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荣誉,一向懒的与朝廷慕容评打交道的慕容垂决定亲自回京与慕容评理论。
在得知慕容垂要回京的消息后,慕容评感觉这是一个除掉慕容垂的大好机会,于是便连夜找到皇太后可足浑氏与皇帝慕容伟商议,但是因为慕容垂确实立下奇功,又深得前燕将士们的爱戴,慕容评也是担心若是此时除掉慕容垂的话会引起军队哗变,但是皇太空可足浑氏可不那么想,在她的心里那有什么家国,只有个人仇恨,因此便力排众议,拍板决定在慕容垂回京之时就排军队包围吴王府,然后以谋反的罪名将其立即诛杀。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皇太后可足浑氏与慕容评正在紧锣密鼓的安排禁军护卫除掉慕容垂的时候,禁军当中有欣赏慕容垂的士兵便悄悄的将消息告知了上摄政太宰慕容恪之子慕容楷以及慕容垂的舅舅兰建,二人得知后立即出城找到正准备进京的慕容垂,由于可足浑氏与慕容评上台后只知贪权揽财,朝廷当中对二人不满的大有人在,现在又不顾家国大义要谋杀对国家立有大功的慕容垂,如此大逆不道昏聩无能之徒,自然是不得人心的,因此慕容楷与兰建都建议慕容垂可以效仿前秦皇帝苻坚发动军事政变,除掉昏君奸臣,自己登基称帝,并建议慕容垂可以先发制人,只要除掉摄政慕容评和乐安王慕容臧两个领兵亲王,其他人皆不足为虑。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慕容垂在得知皇太后与慕容评要以谋反的罪名除掉自己以后,内心也是相当的痛苦,自己大半生都在为国征战,心中只有国家,从来没有非分之想,但是就是有人容不下自己,这是多么的可悲可叹啊。
慕容垂明白,虽然东晋的进攻态势被遏制住了,但是并没有完全打退,若是这个时候国内再发生内讧,那么受益的必然是桓温,桓温又是一位有极有战略眼光的将领,他自然是不会放弃这个大好的机会,必然会趁机进军邺城,到时候好不容易扭转的战场形势必然会再次急转直下,前燕政权将再次面临土崩瓦解的书面。
因此,不愿意骨肉相残的慕容垂拒绝了慕容楷与兰建的建议,但是可足浑氏与慕容评杀心已起,必然会再寻找机会除掉慕容垂,因此慕容垂为了江山社稷着想,为了稳住当前大好的局面,避免前燕内讧,避免骨肉相残,在大儿子慕容令的建议下,决定交出兵权,回到慕容部的老家龙城避难。
第319章 谋杀慕容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