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二十五章 革新(1)[2/2页]

皇兄何不禅位 因卿不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你不会真的要弹劾我吧??”
      斛律孝卿笑骂道:
      “弹劾你有个屁用,这封奏章的内容与你斛律恒伽无关!”
      斛律恒伽不信,非要他讲明才肯送去邺城。
      斛律孝卿笑道:
      “你懂何为均田制吗?”
      改革从来不是一件小事。
      这个过程甚至会无比繁琐和漫长。
      好在高俨只需要动动嘴,至于跑腿的事情就由下面的人去做好了。
      不过既然已经提出了,那么兵部尚书的人选就要尽早确立下来。
      朝廷里现在类似职位的尚书准确来讲应该称呼为五兵尚书,五兵指的是左中兵、右中兵、左外兵、右外兵以及都兵五曹。
      但现在高俨既然已经确立了羽林十六卫的地位,那么这五兵制就可以彻底废除了。
      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么多天过去了,没一个大臣来找他问有关于兵部尚书的事。
      高俨猜想,大概都觉得兵部尚书应该是负责掌握兵权,所以人选必定是他亲信中的亲信,所以大臣们自知无望,故而才绝口不提。
      可实际上经历十六卫革新之后,未来的兵部,其作用更像是参谋、后勤、考功的结合体,压根就没有什么兵权可言。
      真正的兵权实际上是掌握在三个大都督外加十六个都督以及三十二位将军手里。
      当然,这并不包括飞熊飞豹等其余五军,那五军的作用,主要作用仍旧是对外作战。
      十六卫只是起到一个守备卫戎的效果,不过事情绝非只有唯一性,真要是缺人了,派出去也不是不可以。
      高俨翻看着手里的一封封名单以及那上面的对于每个官员的标注,一时间陷入两难之境。
      最稳妥的法子自然是从皇族中挑选一位来担任兵部尚书,可这样做难免有任人唯亲的嫌疑。
      而交给鲜卑贵族来担任呢高俨又不放心,因为这些人就是一群蛀虫,让他们掌管全国军队的粮草后勤那还得了?
      至于汉人官员那就更不用说了,不是高俨瞧不上自己的同族,他们真的一个能打的没有,更别提什么参谋军事了,包括皮景和在内也是如此。
      这时,外殿传来有人说话的动静,听声音像是安德王高延宗和兰陵王高长恭。
      高俨正打算亲自出去迎接,侧门便被在刚巧在外殿的翠微给推开了,身着一袭便服的二人联袂走了进来。
      在不开朝会的时候,高俨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绝对安静的环境里看奏折。
      为此翠微专门在武安殿的偏殿收拾了一间屋子给高俨办公用。
      里头的布置也与外殿大同小异,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精美的地毯,以及地毯两旁那一排排长板凳。
      唯一不同的是,中间放了一只烧香用的铜炉,也不知翠微在里面放了什么,据说能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而且这种天气还能用来取暖,比之一般的火盆要实用不少。
      但高俨却觉得仍旧有些不够。
      于是他自己动手画图叫人造了一只壁炉。
      然后又专门砌了烟道,以防被炭火给熏中毒。
      当然,这还是比不得万能的铁炉子,只是目前想要把铁卷成烟道还有点困难。
      以齐国现在的铸铁工艺还达不到令高俨满意的地步,否则他还真想一面看奏章一面在铁炉边上炕饼子。
      “啧啧…”
      高延宗一进来便打量着屋子里的陈设,嘴里不断发出吱吱吱的声音,就活像一只大老鼠:
      “都已经统摄朝政了,怎还过得这般简朴?”
      他一边说一边用脚踩了踩地上的地毯,撇嘴道:
      “还用宫里织的地毯?你也不怕崴着脚,买条西域的才多少钱?”
      “还有这凳子,上回就跟你说了用黄花梨,显得贵气…”
      “咦,你这墙上怎么连副像样的画都没有?这幅陆探微的竹林七贤怕是赝品,我在斛律光家里见着一副一模一样的…”
      “行了,闭上你的臭嘴!”
      不等高俨说话,高长恭便喝止了想继续在屋子里挑毛病的高延宗。
      “四哥你先等等。”
      高俨从椅子上走了下来,好奇的打量着高延宗,看向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探究:
      “你今天为何这么反常?一进来就挑我的刺?是想显摆你安德王有钱还是讥讽我琅琊王寒酸?”
      “说吧,你今天进宫来又拉上四哥一起,究竟有何目地?”
      “他想让你搬去太极殿。”
      高长恭一句话便道破了高延宗的小心思:
      “他说这武安殿虽然不错,但终究比不上太极殿来得气派!”
      “唉四哥,你明明也是这么想的,为何口口声声都说是我的主意?”
      高延宗顿时叫起了撞天屈:
      “是你说元日大朝设在武安殿怕是装不下那么多从外地回来的官员,这才非拉着弟弟我进宫…”
      高俨非常好奇的看着他兄弟二人,没想到他们今天来就是为了说这事儿。
      被高延宗拆穿,高长恭也变得有些不好意思,他干笑道:
      “俨弟你看,武安殿外头都是宫舍,根本满足不了元日大朝所需,所以太极殿才是举行元日大朝的理想之所,那些祠部官员不敢来找你当面说,只好来请我…”
      “明白了。”
      高俨点头:
      “此话在理,国之大事在戎在祀,那便定在太极殿开元日大朝吧,只是往后小朝依旧开设在武安殿。”
      高延宗听后目露兴奋:
      “这就对了嘛!”
      高俨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听见我答应把元日大朝放在太极殿你就这么高兴??”
      高延宗听后连忙收敛笑容,装作跟个没事人似的。
      可实际上他认为高俨肯在太极殿开设元日大朝,已经足矣说明高俨又往那个位置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毕竟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在太极殿主持元日大朝。
      只要酿成习惯,说不定今后大朝小朝都会在太极殿。
      最后高俨再嫌麻烦,干脆一屁股坐到了那个位置……
      高俨倒没高延宗想得那么多,他还在苦恼兵部尚书的人选,正好这会儿高长恭也在,高俨打算向他请教请教。
      高延宗又插嘴道:
      “你呀,就不该让四哥去当那扬州大都督,让他做这个兵部尚书多好,这样一来他也不用离家了,省的四嫂抱怨…”
      “四嫂不高兴??”
      高俨也一脸八卦的看着神情不自然的高长恭。
      后者立即回头斥责起瞧热闹的大胖子道:
      “瞎说什么胡话?俨弟让我去扬州乃是为了稳固我高氏江山社稷,身为高家男儿怎能做那儿女情长之态??”

第一百二十五章 革新(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