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开始,从香港、广州流行过来的着装风气刮到了京城,然后迅速漫延到全国各地。
这种着装风格以个性张扬,突出自我为目的,基本上是对过去几十年来社会上的那种勤俭、朴实,低调的着装风格持一种否定态度。
其标配大概就是:卡式收录机、蛤蟆镜和喇叭裤这三样。
这种潮流迅速蔓延和扩展创新,
赶时髦的男孩子都是爆炸头,三节头皮鞋,喇叭裤,蛤蟆镜,扛着收录机走到哪就唱到哪,录音带弄的成抽屉。
城里人成婚还要录音机,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转一响,是八十年代成婚的顶配了,
但这些只是城里人,农村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徐枫所在的村庄是江州市下塘县青峰镇徐家村。
这里信息闭塞,大多只知道土里刨食。
很多地方改革都进行几年了,而这个小山村几乎没什么变化。
谨小慎微的农民们还是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的生活。
前年,村南头在城里打工的铁柱的大哥,春节回来买了一台二喇叭三洋录音机,村里人像看什么稀罕宝贝一样,特别是年轻人,那些天把铁柱家围得水泄不通。当然里边有徐枫和二狗。
他们看着铁柱大哥按了一个下边的键,“咔嚓”一声,录音机磁带盒自动打开,然后把磁带放进去,关闭,再按一下上边的按钮,随之,美妙的歌曲就从这小小的机器里飘出。
第一首是《光阴的故事》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
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接着是《童年》
……
……
最后一首是高凌风的《冬天里的一把火》
你就像那一把火
熊熊火光照亮了我
我虽然欢喜
却没对你说
我也知道你
是真心喜欢我
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
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
每次当你悄悄走近我身边
火光照亮了我
你的大眼睛
明亮又闪烁
仿佛天上星
那最亮的一颗
你就像那一把火
……
曲已尽,人却醉,听的人仿佛还置身其中,久久回不过神来。
徐枫现在还记得当时自己第一次听这些歌的感受,仿佛每个旋律,每句歌词都融进心里,浸入骨髓,那种长期精神和心理的贫瘠和压抑仿佛在歌声中得以释放和慰籍。
自此,徐枫和一群年轻人爱上了听歌,爱上了录音机,爱上了那一盘盘磁带……
慢慢地,这个贫瘠的山村和其它地方唯一接轨的,是有了十几个烫着爆炸头,身穿喇叭裤,戴着蛤蟆镜,脚穿三节头皮鞋的“时髦”男孩。
 
第4章 卖收录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