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子店、溪桥岸边,以及他前世在县城栖息的桥洞下,等等这些地方。
他先去了包子铺。这家包子铺是全天都在做包子。只卖小米汤和包子。
徐枫把车停到包子铺对面,他并没有下车,而是看着这熟悉的地方,吃包子的人不少,照例是店内店外都坐着人,也有端着碗要饭的老者和衣衫褴褛的孩子去问老板施舍两个包子的。
被老板呵斥着向后退去。
他忽然心中有一丝凄凉闪过。
如果不是真饿,他们也不会伸手要两个包子。
他看不下去了,他仿佛看到了前世的自己,他又想到白彦瑾。那次白彦瑾让他吃的包子让他终生铭记。
那不只是几个包子,那是一种恩情,是身处无奈之中别人伸出的那只手。
他走下车,叫住了那个拄棍的老者和那个衣衫褴褛的孩子。
“饿了吧,坐下吃吧,老板来两笼包子,两碗米汤。”
老板端上包子和米汤,徐枫并不吃,示意两人赶紧吃,两人相互看了看,都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风卷残云般,两笼包子完了。
徐枫喊老板又添两笼,两人把汤喝了,又吃了一笼。便再也吃不下了。
徐枫让他们把剩下的包子带上,饿了吃。
那两人千恩万谢,直言遇到了好人。
徐枫走向包子店老板,把钱结了,然后又拿出了五十元钱:
“钱先存你这儿,以后遇到要饭的,饥饿的,没钱买包子的就让他们吃,从这钱上扣。”
徐枫害怕这包子铺的老板偷奸耍滑,不客气地说:
“我以前没钱的时候,饿得急了,来你这儿要个包子,被你训斥一顿,也没给。旁边人请我吃了顿饭,我到现在都忘不了那份恩情。”
包子店老板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先生,怪我有眼不识泰山。”
徐枫说:
“谁不是真饿,都不肯去伸手的。你以后记着,救济出去了多少包子,我来买单。”
“谢谢老板,大人不记小人过……”
徐枫摆摆手,上了车,疾驰而去。
徒留包子店老板在风中凌乱。
他又去了那溪桥岸边。这是他刚开始创业卖针头线脑,折扇手帕的地方。
他忘不了在这儿摆摊的点点滴滴,自己用那冻得僵硬的手在那儿一分一分查钱的情景。
此刻,杨柳叶零,小桥孤冷,自己当年摆摊的溪桥岸边一片萧肃,偶有人匆匆而过。
只有那不尽的河水仍然不声不响,缓缓东流。
他忽然如鲠在喉,涕泪横流。前世的辛酸与艰难如在眼前。
他又开车往城东的大桥驶去。
车开不到跟前,他远远就停车,徒步走了过去。
桥洞下边历来都是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们遮风挡雨的地方,是他们天然的避难所。
他走到桥洞下,那儿有十几个人,蜷缩着的人群中有老少。
他们蓬乱的头发,脏兮兮的脸,黑而皴裂的双手,冻得瑟瑟发抖的身体。
曾经,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和黄鸿叶就这样在桥洞下生活,直到他们去了省城。
他一阵心酸,
他走出去上了车,去卖床品的店铺买十几条被子,直到他的车里都塞不下。
他开车去了桥洞,每人一条,分发下去。
那些人感激地看着他:
“今天真是菩萨显灵了,遇到好人了。”
有些人连连作揖致谢。徐枫对抱着被子的小孩说:
“努力,你会有出息的!”
徐枫不知道这是说给那孩子的,还是说给当年的自己的。
第221章 故地重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