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夏侯尚、曹休、司马懿、吴质这些人,谁都无法成为魏军的精神领袖。
唯一能接替曹操,合情合理合法获得魏军吏士拥护的人是曹彰。
而汉军不同,前有先帝、大将军分别作为精神领袖,后来又有田信突飞猛进后来居上。
军队的领袖若在,哪怕吃了败仗被打散了,也会聚拢回去。
勇烈称著的孙坚打的败仗不少,每次军队败而不散,就在于他是吏士的精神领袖。
作为曹操的儿子,如今大魏将亡,曹植很清楚当年那几个月发生的所有转折点。
任何一个转折点都对魏国友善一点,也不会让汉军打成席卷、劈竹之势;哪怕是孙权背盟这个转折点,多坚持几天也是有利于魏国的,可孙权太过不争气。
拿了那么好的机会,结果被田信带着后撤休整的疲军给打的崩牙。
一开战,就把战争计划总指挥的吕蒙给折进去……这种倒霉的事情都发生了,孙权找谁说理去?
当年的事情也就罢了,看着汉军昂扬北上,曹植多少也有一点欣慰,起码人世间还是有那么一批为理念而奋斗的人。
可是呢,快把魏国打灭的前夕,他们竟然向田信投降了?
这种反差,令曹植无法接受。
更无法接受的是冥冥之中的那种天意,代汉者当涂高。
“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这是孝武皇帝的感慨,一切发展就如感慨的那样,哪怕中间有王莽篡汉,但也有宗室振臂高呼,达成了‘法应再受命这一条件。
而后面一句到底指的是谁,就各有说法。
李?喙?崧页ぐ玻?谷?ù舐仪跋Γ??嗑驼椅着?匪悖?愠鲆桓觥?凇?郑?恒诘你冢?醚樟贤亢芨叩慕ㄖ?铮?徽?倾冢
阙又跟李?嗟拿?滞?簦??源?赫哂Ω弥傅木褪抢?唷???嗾饷匆晕?模?患壹赴儆嗫诒簧惫饬恕
袁绍、袁术也是这么以为的,代汉者当涂高。
到底什么时候代汉?
或许就是六七四十二这些数字加在一起,汉家出二十九位皇帝后,天命就会终结,由涂高之人接替。
一家一姓的一朝能有二十九位皇帝,已经不算委屈了。
可天下动乱四十年,争杀不止结果依旧难逃天命谶语,这给曹植带来了很大的创伤。
过去的争杀,是毫无意义的争杀。
因为汉室还没有传够二十九位皇帝,过去无意义的争杀里,自己父兄、朋友、亲族、乡党的损伤也就显得苍白、无意义。
当世英杰反复争杀,依旧没有跳出武帝做出的谶语,这种无力感已快击垮曹植的精神。
不仅是内心痛苦很想借酒消愁宣泄压力,更是精神面貌也受到了摧折。
以至于郭女王换了一套素色衣裳来偏厅见曹植时,不由惊呼:“子建何以如此?”
曹植却恭谨模样一板一眼施礼:“植拜见嫂夫人。”
曹休也施礼,解释说:“子建自关中返回以来就是如此,我料是心病。要医此病唯有美酒,故上门求酒。”
郭女王见曹植精神涣散模样抑郁,也沉默认可这言论,不由皱眉:“文烈,子建纵意妄为,难道文烈也糊涂?子建如今模样,如何还能饮酒?”
曹植开口,笑容苦涩无比:“嫂夫人,此系心病,恐狂躁而亡。”
郭女王瞬间就相信了,这家子人皆是非常之人,不能用常理来推测。
当即应允,呼喊侍女去地窖取酒,进而询问曹植:“子建,老夫人何时能来?”
曹?比啡衔薹ǘ院撼品?螅?痪们耙丫?谮?汲频郏??旰盘?停??驼撸?蟠蟮暮推揭玻?泶锪怂?越窈蠹改甑那苛移谕?
不出意外的话,如果汉军、府兵不做挑衅,魏军也会保持极大克制,以方便大家过几年难得太平日子,以解决内部问题。
汉军、府兵融合一体需要解决方方面面的事情,这就像蚕蛹一样,这个化蝶、化蛾子的过程里最好保持外部环境的稳定。
魏国空有强大的国力,却被汉军吃死,在疾风骤雨的进攻中崩盘的原因就在这里。
曹丕篡汉后,魏国需要一个休养生息调整内外的时间,就如同结蛹化蝶一样,曹丕的魏国就在这个化蝶的过程里被汉军追着打,打崩了。
现在曹?钡奈汗?残枰?桓霭参鹊耐獠炕稻常?越饩鑫汗?壳白畲蟮奈侍狻??饕拇蠼??韭碥病
如果汉魏之间突然陷入和平,最抓瞎的应该就是司马懿了。
终究是凭借魏国的国力获取了统御诸胡的权力,最初诸胡畏惧的大头是魏国的国力。
司马懿需要更多的胜利来锤炼六镇兵,以让诸胡吏士畏惧他,超过对魏国国力的恐惧。
若魏国不需要面对汉兵、府兵的压力,就能分出力量解决司马懿……不需要怎么解决,来个过河拆桥,抽走配属给司马懿的外围力量,使司马懿无法用魏国力量平衡、抑制体系内的六镇胡兵,那就崩了。
郭女王是在询问卞夫人的事情,实际在问自己养子曹?钡男畔ⅰ
毕竟能不能顺利把卞夫人接回来,必须要看曹?钡奶?取
说到底,从国家、宗族层面来看,曹丕是大魏的叛臣,曹氏的逆子,竟然跑到敌国去效力。
如果把卞夫人送还到曹植身边,岂不是意味着曹植这里是占着道理的,是可以谅解,获取优待的?
这会极大影响魏国的士民舆论,不利于统治。
从对曹?钡牧私饫此担?约笆虑榈脑?颉⒂跋炝?此担??笔腔峋芫?摹
可想到那位夏侯夫人的存在,曹?弊鍪略偎廖藜傻??惨?寺且幌滤?约旱纳砗笫隆
惹了那位夏侯夫人,曹?被蛐砟芫龆ㄗ约汉图胰说乃劳觯?次薹ň龆ㄆ薅?窈笊?畹氖虑椤
郭女王所问,曹植精神稍稍振奋,露出喜色就回答说:“元仲已遣人回应,具体如何,还要等天气温润后再说。”
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