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2章 直接去淮安府[1/2页]

清穿:四爷的娇妾有喜了 牛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四爷问这片被淹的是什么地方。
      邬思道回答是武清县管辖的范围。
      “去县城!”四爷吩咐。
      这县令太渎职,最猛的汛期已过,为何不派人来修理河坝,而任由河水肆虐田地?!
      “爷,要不要先通知县令到码头迎接?”李卫问。
      “不用!”
      邬思道建议:“主子,其他人先留在船上,我们先去看看情况。”
      “好。”
      四爷带着李卫和邬思道下了码头,租了三匹马赶往城门。
      到城门口,却发现进城的人排着长长的队伍,行进缓慢,足有两里长。
      有不少衣衫褴褛的人拖儿带小离开往回走,唉声叹气的。
      一打听,原来是进城必须交进城费,而且收费不低,足以住一宿客栈了。
      “这还是头一次听说城门口收进城费的。为何巧立名目?”李卫问路人。
      “还不是因为灾民太多,县太爷怕城里装不下,所以设了这么一道坎,没钱莫进。”
      四爷听了这情况,眼里冒火:“这武清县尚在京师顺天府的管辖范围内,救灾款历来给得又快又多。这县太爷不但没有救济灾民,反过来问他们要钱,这不是把人往死路上逼吗?怎有人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在天子脚下胡来?”
      “这位县太爷就叫福莱,是八爷奶妈的侄子,捐的官,刚上任不久。”邬思道提醒。
      邬思道随身带了一个本子,里面写着沿途各官员的简介。
      这是他离京前,让粘杆处查的。
      四爷心想,难道我还没离开京师的管辖范围,就得跟八爷对着干?
      “八爷让这样的人当官,不是自掘坟墓吗?”他问邬思道。
      “八爷管着户部,户部的钱有近一半流往河工、赈灾。京杭大运河是河工与赈灾之重,沿途州县的官员都是肥差,他们反哺着八爷的眷顾,彼此形成一个庞大而牢固的利益链。八爷身处其中久了,已经忘乎所以。主子很快会发现,这个福莱,只是沧海一粒而已。”
      四爷能想象,自己这一路下去,就如同赵子龙过五关斩六将一般,将会遇见更多令人愤恨的贪官污吏。
      如果现在就开始动八爷的这个小棋子,接下来链条上所有的贪官马上会产生警惕,必然会采取措施掩饰罪行,自己恐怕很难再看见真相。
      “先生认为我该怎么办?”他问邬思道。
      “擒贼先擒王。”
      “直接去淮安府?”四爷也是这么想的。
      因为京杭大运河是由总督漕运部院和河道总督衙门共同管辖。
      这两位总督的府衙都在黄河与运河交汇处的淮安府。
      逼着这两位总督来治理沿河出现的状况,好过自己一人单枪匹马地一个个地除。
      “是的,直接去淮安。”邬思道回答。
      四爷调转马头,连武清县的城门也没有进就回到了船上。
      沿途所见所闻先记着,到淮安算总账!
      到了淮安府山阳县的码头,四爷的船要靠岸,可靠岸停泊的船都在排队等候,几乎将通航的水道堵死。
      原来,这里也要收费,叫做靠岸费。
      四爷记得前几次随康熙南巡之时,根本没有这种现象。
      如果漕运这么收钱,为何没有上缴户部?
      这笔钱到底进了谁的腰包?
      李卫交了一笔不菲的费用,却没有票据。
      “为何没票据?”李卫问收费的官员。
      官员随手开了一张白条一样的东西,上面写着:停泊费白银一两。
      既没有盖章也没有签名。
      “这哪像票据?”李卫不满。
      “要正经票据可以,拿这条子到总督漕运部院去开。”官员头也不抬地说道。
      “可这上面连签名也没有,人家认不认?”
      “你不想停船是吧?行,退给你!”那官员把银子一推,“停泊位紧张得很,后面还排着长队呢!”
    &nb

第52章 直接去淮安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