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开门,只见一个身着灰白僧伽大衣的中年人站在门外。他的头上生着一只独角,双眼赤红,却一副笑眯眯模样的开口。
      “小陆,走,陪叔下山。”
      “好的叔。”
      若陀稍愣,接着点了点头应到。
      多亏了少年在日记里记录过寺里众人的外貌和性格,否则他还真认不出来眼前人。
      此人正是将寺庙以自己法号命名的清觉和尚,也即尚菀口中的住持叔。
      清觉并非正式僧人,因此便没有剃度,而或许也是因为并非正式僧人,清觉在很多事情上表现的都比较随意,比如和人交谈时时常没有那种僧侣的感觉,但他确实一直遵守着僧侣的各个戒律。
      从日记里可以得知,这人本是一流浪孤儿,早在几十年前被这间寺庙的上任住持收养,打小就接触佛法。本来准备十七岁剃度出家,可那年爆发灾情,老住持外出作法为世人祈福,却一去不回。
      作为寺里最后的一人,清觉便接了老住持的担子。且因为老住持已经不在,心有执念的清觉便没有剃度,据被他收养的明惠三人所说,他其实一直在等待老住持哪天回来亲手为他剃度,这一等便是近三十年。
      这样的人,若陀并不好进行评价。
      他回屋收拾了一下那两本薄册,然后跟着清觉沿路下山。
      “小陆啊,叔听尚菀说你昨天又昏了,还忘了很多事情。身体可没大碍吧?”
      下山路上,清觉走在前头,忽然开口。
      “还好。”
      清觉点了点头,抿了抿唇,迟疑片刻后接着发问:“对了小陆,你那本故事书能不能借叔看两天?”
      “好啊。”
      若陀不疑有他,随口答应。
      得到答复的清觉眼神微变,无声的叹了口气像是惋惜。他轻捻手中佛珠,却也没有再说什么。
      两人一前一后,很快走到山脚。
      山脚下的这座小镇规模颇大,毕竟临江而建,来往船只很是繁多,经济发展自然也就快了。
      清觉带着若陀走入小镇,迎面遇上的镇民无一不对他们挥手招呼,看起来颇为热情。
      “小陆,来这。”
      清觉走到一间茶馆门前对着若陀挥手。
      “茶爷前些天又在运货时剿了窝匪,救了批孩子,其中有个无家可归的少年。”
      清觉边走边说,然后察觉若陀疑惑神色后一拍脑袋,后知后觉:“瞧我这记性,小陆你应该不记得茶爷了吧。他是专门收留受灾逃难的人以及流浪孤儿的,口碑一直很好,剿匪也是他一直在干的活。”
      “一般救回来的人都会送还回家,但有些无家可归的,想走的走,不想走的都会留下来在茶馆干活。这次救来的人里有个少年,是个剃度僧,也不知是怎的落到山匪手里的,总之现在得由咱们接手了。带上你也是因为你们年龄相似,好说话。”
      “诺,到了。”
      正好说完,两人就来到了茶馆后面楼房的某个房间门前。
      清觉敲了敲门,接着就有一个头生犬耳的壮汉推门出来,对着两人点点头后离去。
      “这是茶爷,本名不详,镇民都喊他茶爷。”
      清觉简单介绍一句,接着先一步进入了房间。
      房子里没什么摆设,简简单单的桌椅床,毕竟只是为了让人暂住准备的。
      此时,桌前正坐着一位光头的少年,少年一身素白僧衣,手执佛珠,见到两人进来后起身施礼,口念阿弥陀佛。
      清觉回了一礼,若陀则直愣愣的站在那里看两人对话。
      他们只谈几分钟就结束了对话,整个过程十分简单顺利。
      通过对话

4. 小和尚无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