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骁不在,眼下主持大局的是秦淮骁的大儿子秦南,此人颇有心机也历下过赫赫战功,在镇北军心里颇受敬重,只怕此事不易。”杨肃说着皱起了眉头想到了一种结果,“若是杨彦在此次事件中最后取得了陛下想要的结果,岂不是比杨澈杨真还要棘手,日后本太子谋事岂不是又多了一个劲敌,郡主就没有想过?”
司陵甄呵呵一笑看着杨肃无比的认真道:“想过自然是想过的,也正因为想过,所以这次出行西北还非得杨彦去才最合适。”
杨肃怒目瞪着她,对她的话很是恼火!她是故意的。
“太子殿下先不要动怒,小官之所以这样做自然是为了保全殿下。”
“保全我?”杨肃嗤之以鼻很是不信。
“对,太子殿下既然认为常年镇守北镜的镇北军是不可能如此惨败的,我也是这么觉得的,咱们这位陛下更是清楚的。可是为什么陛下还会下旨让杨彦做都督带领雍州军前去援助平叛,因为他也清楚里面有猫腻在,我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陛下根本就不在乎西北的叛军和北秦的蛮夷,因为这些小肖根本就撼动不了东吴。陛下不过是借此良机掌控镇北军才是真实的,而那所谓的雍州援军,呵呵,是便宜行事掌控不服的镇北军准备的才恰当。别忘记了雍州军的单将军是陛下亲信。”
杨肃心里一颤,原来真是如此,自知父皇有收回镇北军军权的心思,也一直在筹划着,没想到这次西北之乱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那会不会西北之乱实际上也是……他不敢想下去了。
“那保全我是什么意思?”杨彦此行要是成功的控制住镇北军那就是大功一件,若此大功落在杨彦的头上他实在是不甘心。
“太子殿下可还记得晋国公的事情。”
“他?不是因为叛国者的罪名给判了灭六族吗?”这件事情他怎么可能不清楚,晋国公那件事情可是东吴的一件大事,也是杨帝称帝以来第一位被灭六族的人了。要不是当年紫萝长公主下嫁给了晋国公的幺子,只怕那晋国公已经彻底灭族了,可见杨帝对叛军的震怒之深。
司陵甄笑了笑,倒是没有否认,毕竟这是事实,“殿下说得没错,当年按在晋国公头上的罪名是叛国者,可是却从来没有人去深究过着罪名是如何得来的,晋国公是陛下一手提拔起来的,十分的信任这位宠臣,很多重大的事件的决策陛下都会问问晋国公的意见,这样的人真的会是叛国者吗?”司陵甄笑笑,也只有那些看不清事实的傻子才会去相信吧!
杨肃却是蹙眉有些不赞同的看着司陵甄,纵使晋国公的事情存在的很多解释不通的地方在,可毕竟当年这件事情,自己的也去参合了一脚,如今被她拿来摊开了说,心里却是有点堵得慌的不舒服,“为什么他就不能是叛国者,或许正因为他深受陛下隆恩,但是人的私心和欲—望不是你说能抑制就能抑制的。再说了当年的事情可是证据确凿的,晋国公更是无从辩解。”
“是吗?原来还有证据,原来还是证据确凿的,好吧,我们就当是证据确凿,只是有一件事情叫小官很是想不通。”司陵甄摇摇头一副很是恼火的样子。
“何事想不通,当年也是因为叛乱开始的,最后又似乎更秦家人搅合在一起的,至于则叛国者是怎么来的,更是说不清楚了,殿下难道不觉得当年的事情又开始在重演了吗?”司陵甄说完看着完全呆愣住的杨肃,轻笑着晃晃脑袋。
“这不可能,这怎么会呢?当年晋国公是叛国者可是证据确凿的,又怎么会是因为陛下……,今日西北叛军和北秦军队搅合在一起这也是事实,这里面怎么会存在着陛下那份心思……”不论如何他都是不愿意去相信的,尽管他跟杨帝并不和睦,更是还有一定的仇视在里面,但毕竟是父子,杨肃终归还是顾及着什么的。
“小官自然也料到殿下会如此说,我只希望殿下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只要殿下想清楚了,明白了自然知道今日在大殿上小官为何会着重的推举贤王。第一,晋国公当年的事情,起因究竟是什么,深得陛下的隆恩的宠臣怎么一步步的沦为叛国者的,证据确凿,可是亲眼看见的那所谓的证据。
第二,类似殿下先前有提及过的,镇北军,真正三十万的大军,就是碾压过去也能将叛军和北秦人碾死了又怎么会损失惨重,士气不振了?也如殿下所言,西北叛军基本都是些草莽之人可北秦人不是?素来北秦跟东吴是相见相杀的,他们是达成了什么盟约搅合在一起的。
第三,就是小官着重要殿下仔细的去考虑的问题了,很显然,咱们陛下此次的心扩张得很大的,西北叛军是要平定的,北秦蛮夷也是要灭的,更重要的是镇北军的兵权是要收回来的,殿下觉得到时候陛下会如何对待在此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贤王殿下。”成也好,败也好,贤王之后的结局是已经注定了的。杨景元是绝对不会放过一个知道太多秘密之人的,哪怕那个人是他的亲儿子。
184.贤王已注定结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