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九十九章 多尔衮的哀荣[1/2页]

南明北归 思归北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多尔衮去世的第二天,身着素服的顺治皇帝携王公大臣。近支亲贵前往北京东直门外视察陵寝。这是多尔衮生前选择的风水宝地,皇帝亲往视察便是关怀的表示。
      这年的顺治皇帝只有八岁。若在现代社会,这个年纪的孩子大多都还是小学生。可如今的顺治却面色清冷地站在正在掘土修建的睿亲王陵寝的边上。
      一众王公都被他甩在身后,跟在身边的只有苏麻喇姑一个侍女。她撑着阳伞,为顺治遮挡着烈日。
      “钦天监的汤若望师傅早就预言摄政王命不久长。没想到入关仅仅两年,他就……”顺治平静地说着。
      苏麻喇姑温言道:“皇上宽仁,多给摄政王些体恤,摄政王地下有知,也该踏实了。”
      顺治轻轻侧了侧头,说:“体恤?该给他什么样的体恤?他已是亲王了,难道还要给他个皇帝名分?”
      苏麻喇姑听出了顺治的抱怨,忙颔首道:“此事该由皇上定夺。”
      “哼!”顺治将身一转,快步便走。
      苏麻喇姑急忙跟上去,脚步不停。而那一班随驾而来的王公大臣则愣在了当场,十分尴尬。
      “皇上。”顺治还没走两步,就被一个人叫住了。顺治脚步一顿,回身望去,只见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从人群中出列,恭恭敬敬地跪下请安:“皇上吉祥。臣有本要奏。”
      “可是参摄政王的?”顺治问道。
      济尔哈朗犹豫了一会儿,埋下头说:“是。”
      其实顺治和多尔衮之间的矛盾已是众人皆知的秘密。济尔哈朗此时要弹劾多尔衮,是十足的落井下石,谄媚上意。
      顺治虽只有八岁,但却有着十分早熟的政治智慧。济尔哈朗的做法他一眼望知。
      “既是参本,怎么递折子?”顺治抬眼又望了眼那正在掘土修建着的陵寝,补充道:“何必在人家的坟圈子边儿上嚼舌头。”
      顺治说完便将袍袖一甩,大踏步走了。而济尔哈朗面红耳赤,窘迫非常。
      顺治回紫禁城之后便直奔坤宁宫而去。日后被上谥号为“孝庄”的太后正跪在观音像前,掐着念珠,口中念念有词。
      祈祷的最后环节,她双手合十,轻轻地拜了下去,嘴里说着:“愿大慈大悲地观音菩萨,保佑多尔衮身后安宁。”
      拜过之后,她拾起身子来,才发觉自己眼角犯酸,泪水又溢了出来。她用手绢轻轻擦拭着,在宫女的搀扶下起了身。
      “太后,苏姐姐和皇上来请安了。”一个宫女从门口快步走来说。
      “哦。”太后憔悴的面容上露出了一个艰难的笑容:“那就叫他们进来吧。”
      “喳。”宫女退下,顺治在前,苏麻喇姑在后依次而来。二人见过礼之后,苏麻喇姑就站在了太后一边,顺治随着母亲一起坐在了椅子上。
      “陵寝还好吗?”太后笑问道。
      “还好。”顺治说:“监工的说,今儿就能让住进去。”
      太后点

第一百九十九章 多尔衮的哀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