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一十二章 善后(二)[2/2页]

南明北归 思归北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徐枫闻言心头便是一宽。他揉了揉眼睛,问道:“漕运总督是谁?”
      李清和钱谦益又对视了一眼,仿佛有什么顾虑似的。
      钱谦益踌躇了一会儿,才答道:“上一任漕运总督还是马士英安插的亲信。后来满清南下,南都城破,自然也没有漕运总督了。”
      “那再上一任呢?”徐枫追问。
      “那便是路振飞了。”钱谦益说:“甲申国变时,诸王南逃,纷纷汇集在了淮安。而路振飞的治所便在此处。只是后来马士英拥立福……”
      说到这儿,他不禁抬头瞥了一眼徐枫。徐枫当然也知道他的意思,连连点头道:“嗯,我知你说的是谁。”
      钱谦益长出了一口气,继续道:“马士英拥立他为帝,遭到东林一党的反对。这其中就包括了路振飞。”
      “所以后来马士英凭着拥立之功,公报私仇了?”徐枫问。
      钱谦益微微颔首,答道:“是。”
      “哼!我原先也觉得东林党多是忠君爱国的君子。可相处了一年,我发现这帮人里沽名钓誉之徒也是大有人在。”徐枫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也不知这个路振飞人品如何。”
      他这番话说得钱谦益和李清都是一脸地尴尬,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齐王,路振飞与我等决然不同。”李清说:“他不畏权贵,一心为国。所以才会遭致马士英的忌恨。”
      “那他现在何处?”徐枫问道。
      “罢官之后便归隐了。”
      徐枫朗声道:“那就传下令旨去,即日起,路振飞官复原职,督办漕运。”
      三人都呆了呆,然后才异口同声地应道:“是。”
      “不过,只走水路仍然有点慢。”徐枫扫视了三人一眼,道:“我想走海路。”
      “海路?”三人又吃一惊,不禁面面相觑。
      “是呀。你们觉得如何?”徐枫颇带着期许地目光望着他们。
      钱谦益连忙摇头,道:“此事万万不可。”
      徐枫一愣,忙问究竟。
      钱谦益说:“我朝太祖开国以来便立下了片板不得入海的严旨。齐王若公然违背,于祖制不合。此乃一也。海上风高浪急,沿途又有倭寇侵扰。此乃二也。若走海路,我江南的水网便没了用处,船工纤夫也就少了一大部分地收入。此乃三也。有此三条,还望齐王明察。”
      “钱大人说得是,还望齐王明察呀!”李清也随声附和。
      徐枫的脸有些阴沉了。他转头问顾炎武:“先生以为呢?”
      顾炎武沉默了片刻,又望了望一脸严肃地钱谦益和李清,忽然露出了一个笑容,说:“齐王,臣以为走海运可行。”
      此言一出,李清和钱谦益都大吃一惊。
      “顾先生何出此言?”李清吃惊地问。
      顾炎武不缓不急,笑着说:“我朝虽有成法,然两百余年来早已时移世易。远的不说,且说隆庆年间,我朝就已开国贸易。至于说海上的危险,确实可虑。不过如果有国姓爷的舰队护卫,倒也不足为惧。还有钱大人所顾虑的最后一条,便是船工纤夫的生计。其实只要一开海运,码头港口就会繁荣。靠河网而生的人大可以转投沿海,靠码头港口而生。”
      顾炎武的这一番解释让李清和钱谦益呆在了当场。而徐枫则是不住地点头。“真不愧是伟大的思想先驱,顾炎武的见地果然更为开明。”
      徐枫环顾三人,见他们都不言语,便轻轻地一拍大腿,道:“就这么定了。”

第三百一十二章 善后(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