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是议和的议和[1/2页]

南明北归 思归北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进入四月以来,北方连日大雨,千倾良田转眼就成了泽国。北京城的内涝更是严重。自正阳门向南直至天坛,都是一片汪洋。无数房屋被淹,衙门的捕快们划着快艇在水中行动,凭着那一点点恻隐之心来救下受困的百姓。
      能被救下来已是很幸运了。大部分百姓或被淹死或被困毙。只因此时北京的官府已惶惶如丧家之犬,大有朝不保夕的感觉。
      自本月开始,连续不断地坏消息纷至沓来。先是风陵渡之役的惨败,再是开封、洛阳、汉中的相继失陷。
      而陕西、山西境内也有流贼遥相呼应。他们纷纷杀掉清朝的官员,或打出姜襄的旗号,或打出晋王李定国的旗号。总之,整个中原已是一片混乱。
      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比这更让满清朝廷恐惧的是额哲回到科尔沁之后就统率部众打出了为林丹汗复仇的旗号,举兵反清。只不过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忠于清廷的部族也有不少。额哲一时抽不出身来攻击北京。但以他的实力,剪灭这些如蝼蚁一般的同胞也不过是早晚的事。
      而在辽东同样是变生肘腋。朝鲜国的国君李??也统兵五万,开始袭扰觉华岛和皮岛一带。
      转眼之间,满清朝廷就陷入了孤立无援、四面楚歌的境地,让他们有了种末日将临的感觉。
      于是在这一天的朝堂上,皇帝面色清冷地望着群臣。垂帘在后的孝庄皇太后则不断用手绢擦拭着眼泪。但因为隔着珠帘,大臣们又都不敢抬头,因此并没有注意到她在哭泣。
      “大家伙总得拿个法子出来。”孝庄终于开腔了。尽管她已极力抑制自己的悲伤,但声音依然是无法遏制地颤抖着。
      礼部尚书刚林上前一步,磕头请安:“皇上、太后娘娘,依奴才看来,眼下只有退回龙兴之地了。天下糜烂,就把这个烂摊子交给李定国和徐枫吧。”
      刚林说出了所有满洲大臣的心里话。说实在的,他们也并不很情愿背井离乡地到关内来生活。只是以前有摄政王多尔衮镇着,没人敢提反对意见,而现在,关内已是大乱,退回辽东才是上上之策。
      于是刚林说完,所有满洲大臣们都跟着跪了下来,齐声道:“臣附议!”
      附议声山呼海啸,倒衬得这些汉臣们有些尴尬。
      此时,多铎和阿济格都征战在外,朝廷里能拿事的亲贵只有郑亲王济尔哈朗一人。孝庄的目光也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他的身上。
      “叔王,您可有话说?”孝庄带着哽咽地声音问。
      济尔哈朗磕了一个头,膝行两步说:“皇上、太后,眼下的局面已是糟糕至极。别的不说,那首鼠两端的朝鲜国也公然反叛,袭扰辽东。辽东乃是我大清龙兴之地,断不可失。咱们退回去,集结兵力,定能给朝鲜国雷霆一击,就算不能灭掉他,也能小惩大诫,保全我的祖宗之地。”
      “是呀,郑亲王说得有理呀。”、“不错不错,是这个理儿……”
      大臣们交头接耳地议论了起来。
      顺治的目光也是缓缓移动,望着济尔哈朗微微地笑了,说:“近日朕在读《史记》,刚刚读完‘秦本纪,倒颇有一番感触,想和叔王说说。”
      济尔哈朗呆了一呆,怎么在这个生死关头,小皇帝还有这个闲心思?但既然皇帝开了口,自己也不能不答,只得再磕一个头,说了句“喳”。
    

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是议和的议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