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章 开小灶[2/2页]

人间守墓神 杨龙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空气沉默了会。
      “国子监内不讲修行这是规矩。”
      刘祝茅顿了顿,接着道:“但是修行也是读书的一部分,更何况你是我的学生,所以此不算违例。”
      哦豁....这是要给我开小灶了....徐长乐儿来了精神,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出魂草和镇心水你应该有所耳闻,二者所融的魂水是九品问心境所需要的材料,他们也确实可以辅导问心境的磨砺。”
      刘祝茅说道。“国子监内并不提倡,是因为除了不谈修行,还讲究一个徐徐图之,你要知道,日积月累之下自然形成的心境,远远比外物刻意磨炼要来的纯粹。”
      徐长乐点头,这点他早就知道了。
      刘祝茅沉默了会,接着道。
      “至于入品时的立身之语,要看你自己,每一句被儒教认可的立身之语都有他自己所挖掘而出的强大之处,甚至儒士的强大之处便在于对立身之语的运用和挖掘。”
      “方法,便是理解,运用,改变,升华。”
      说到这里,刘祝茅看向远方。
      “我入品时的立身之语讲究的是规矩二字。”
      “年轻时尝试理解规矩,后来便运用规矩,如今则是改变规矩。”
      “例如....我只要告诉自己,湖水本就为两半,这是规矩。”
      话音落下。
      他轻轻伸出右手,虚空轻按。
      视线之中,湖畔之中的湖水轰隆隆从正中间齐齐分开,流露出清晰可见的湖底,几只鱼蟹躺在光秃秃的湖水底,流露出疑惑的小眼神。
      看着这一幕,徐长乐深吸一口气,眼神震惊。
      卧槽。
      高阶读书人原来是这么吹牛逼....哦,抱歉,这么运用神通的吗?
      有时候,轻飘飘的一出手,就足以让人心神敬畏。
      如今便是如此。
      刘祝茅小试身手,缓缓收手,感慨道:“问心境在于磨练心境二字,只有心境无暇,方可走上儒修道路,所以无论是心境磨练,还是所需要掌控的入品神通,都要刻苦钻研。”
      “入品升阶其实并不是吾辈的主要目标,读书人讲的便是读书求明理二字,日后不可用等级来分儒士学识高低,此乃大忌,要知道名震整个大魏的大儒,有一半无任何修为。”
      徐长乐弯腰作揖,心想这小老头平时看着不咋样,但还挺生猛!
      刘祝茅转过头,突然和颜悦色道。
      “你可知你为何进步神速?还能做出那等诗词?”
      作为国子监的主要干部,自然能得到一些风声。
      徐长乐何等人精,毫不犹豫:
      “自然是先生教导有方,多年的学识传授,才让我有了今天的进步,学生莫不敢忘。”
      “很好....能读书自然重要,死读书却不太行,会做人也是最基本的君子之道。”
      刘祝茅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并不是太高兴,反而眼神之中带着丝莫名伤感,点头之余重重拍了拍许长乐的肩膀,以示鼓励。
      “走了。”
      “先生慢走。”
      看着刘祝茅离开的背影,徐长乐大概是知道他此刻的情绪的。
      就像年年在班级前五从不惹事的优等生,和年年倒数惹是生非的差等生,后者给老师的印象在某种程度更为深刻。
      更关键的是几年过后,这个差等生某一天不光学业毕业了,连情,商都补上来了,那老师心中更是百感交集。
      就像看见见自家傻儿子某天突然长大…
      咦?
      这个形容怎么怪怪的?
      徐长乐摇摇头,离开国子监,老王驾驭的马车早已经在监外等候多时。
      今日刘祝茅的随意一手,却让徐长乐感觉彻底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对修行二字有了更加直观的感触和冲动。
      倘若自己拥有这一手,哪还要像现在这样走在路上都心惊胆颤。
      不过在回家修行之前,他还有一件事要做。
      “老王,去白云书院,把我那个目无家法的不孝妹子抓回来,几天没回家啦?”
      徐长乐气势汹汹。

第22章 开小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