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不动如山,便知眼前这老者不简单。听完诏书之后才得知此人几十年如一日的祭拜着战死沙场的兄弟,这种难以想象的战友情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士兵。
蒙恬没有多说废话,只是沉声说:“蒙家亲卫杨义城,蒙家子弟及军官,随我进屋恭迎英烈!”
由蒙恬带头,杨伯和一队穿着不同盔甲的将士随他进屋,本来蒙毅也是想跟着进去,可是想了想,便推了推一旁站着,乖巧地不像他的莫问天,示意他也跟着进去。
莫问天不知道他什么意思,但是这种场合也不好推辞,还是人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便什么都没说的跟着这堆人上了楼。
徐福偷偷看了蒙毅一眼,正好迎上他抛来的眼神,微微一笑,心想:“你个老狐狸,这时候也能卖人情。”
一行人上楼进入那间屋子,跪拜之后,由蒙恬拿着蒙骜的牌位,杨伯、莫问天和子弟们拿着第二排往下的牌位,恭敬地捧着便下了楼。
蒙恬带头,杨伯、莫问天和一众蒙家子弟和军官手捧众英灵牌位,缓缓从店内出来,并没有再骑战马,而是亦步亦趋地向城西门而去。
英烈祠,位于咸阳城城西北,紧邻咸阳城达官贵族们的祖坟地,从皇宫的西面侧门也能到达,算是一处风水宝地。英烈祠是大秦帝国祭奠在统一战争中牺牲的无数将领士兵的官家纪念堂。战国时期,征召士兵多是奴隶与穷困人家的男子,无名更无姓,在战场上如萤火一样转瞬即逝,化为脚下泥土,什么都没有留下。
所以英烈祠中,很少有名有姓的牌位供奉,皆是记录某年某月某日,某场战役中阵亡多少士兵,然后刻在石碑上统一祭奠。
这次杨伯祭奠的秦军士兵,皆是有名有姓,尤为特殊。徐福便在朝会之后赶到英烈祠,专门布置出一个祠堂来安置这些英灵。
随着最后一名蒙家军官捧着牌位出来,后面的蒙家亲军便快步向前,分作两排将手捧牌位的人夹在中间,做护送状,扶苏和徐福跟在队伍的一侧,随之前行。
这时,西街上避让的民众纷纷走出来,对此事议论纷纷,但是大多数都是没有什么学识的普通人,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是经常在杨伯店里吃饭的那些人添油加醋地把事情讲了一遍,最后还强行跟杨伯拉关系。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底层的普通人大多都是心思单纯的人,也有很多乱世中漂泊至此,像小梅花她们家一样,对战争恨透的难民。
心思单纯,便是心善纯良。这等震撼人心的故事让这些感叹太平之世来之不易的人们大为感动,一些人自发地跟在队伍的后面,也是一副庄严凝重的模样。
于是这条本来只有千余人的队伍越来越长,长到最后城西门的守兵都有些看不过去,强行把门关上才截停了想去英烈祠祭拜的人们。
第231章 恭请英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