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布青松又对胡大爷说道:“你再好好看看这几家火锅店里的生意。”
      “他们之间的竞争虽然很大,但店里基本上还是坐满了客人。”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这附近的居民,年轻人偏多,而且他们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胡大爷也赶紧往这几家火锅店里头看。
      确实,在这些店里消费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布青松又对胡大爷说道:“刚刚那些大妈拉客人的方式,您不是说您不喜欢吗?”
      “这一招对您没用,是因为您已经是一根老油条。”
      “您有心中想要吃的选择,也懂得如何去拒绝别人的热情。”
      “但是这些年轻人就不一样,他们大部分是刚出生社会工作,心底善良又充满着同情心。”
      “他们会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热情,也想要帮助别人,不信你看看。”
      胡大爷跟布青松回头看了一会儿,果然是这样。
      年轻人来这里找吃的,通常都拿不定主意,喜欢往人多的地方钻。
      被这些拉客的大妈们连拉带拽,他们又不忍心,或者是不好意思拒绝。
      最后只能跟着去吃火锅,结果发现火锅的味道还不错。
      所以,他们也就看起来吃的还算开心。
      胡大爷这下也明白,布青松想要表达的意思了。
      这种让人在外面拉顾客的方式,算是很正常的经营的方法。
      但这种方法,也间接性把店里的顾客自动分类。
      主要还是因为拉客人,人选的素质和方式。
      在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方,这样做还行。
      但留不住老顾客,同时也会损失一些有消费能力的顾客。
      比如像胡大爷和布青松这种,如果他们愿意进去消费,那绝对不只是三百块一桌。
      因为他们要喝酒,而且他们点的也都是能挣钱的硬菜。
      年轻人的消费次数很频繁,但他们的消费质量不算太高。
      如果能做到既吸引年轻人,又吸引其他群体,那坐满一趟的收入,自然也就会翻几倍。
      不过,这些都只是胡大爷的理解,布青松的想法还不是在这点。
      他想要的效果,远比胡大爷推想的更加大胆。
      他不仅要吸引各种消费群体的客人,他还要做到每天店门外都排长队。
      而且不用在这种人流量大的街道,房租人工还能省一半。
      布青松继续带着胡大爷往隔壁街走,一路上,他们看到了很多下班回家的年轻人。
      他们大多数都是来自同一个方向,走到隔壁街的转弯处,就来到了布青松刚刚说要选门店的位置。
      这里跟刚才那条街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布青松一屁股坐在门店的门槛上,他笑着对胡大爷说:“您别看这条街上现在没人,我们在这里坐上半个小时,你就明白了。”
      “其实刚刚那条街上的人,百分之八十都是从这条街上走过去的。”
      “只是因为这条街不是主街,没有人在这里做逗留而已。”
      就这样,胡大爷陪着布青松在门槛上坐了半个多小时。
      看到那些下班回家,基本都要经过这条街的年轻人们,胡大爷

第321章 巧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