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3章 何以抱怨[2/2页]

1980正当年 淮南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人们推着自行车,蜂拥而出,等到马路上,四散分开,踩着脚蹬,汇入浩浩荡荡的自行车流中。
      李林站在门口,点着一根烟,“到底是保安动手的,还是里面什么领导?”
      姜明松顺势借李林划着的火柴点了烟,叹气道,“这家厂子,涤纶防水涂料、桐酸、油漆、油墨,什么都有,肯定是要用到酮酸的。
      现在没有统销统购这种政策了,我就来问一句,你要就要,不要就拉倒,结果,去了供应科,人家已看我介绍信,就说我投机倒把,你说我能认吗?”
      他与姜明月的生意一直挂在村集体下面,属于正儿八经的集体企业。
      “这么大的厂,思想还没转变过来?”
      李林倒是没诧异。
      温州“八大王”才刚在里面吃完免费饭,翻案还没多长时间。
      经济的变革,始终围绕着“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在走,集体企业,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反倒是大城市阻力重重。
      中国最早设立的特区,厦门、汕头、珠海这些城市中,鹏城这座小渔村能最先发展起来,不是没有道理的。
      哪怕是浦江、首都也是摸着深圳、温州、台州过河,背着手在后面慢慢悠悠走,炮灰没被淹死,快要上岸的时候,才最终猛地喊一句:冲啊!
      杀给给!
      “谁说不是呢!”
      姜明松气鼓鼓的道,“我本以为就咱们小地方这样,结果这大城市,比咱们还保守,你不买,我走就是了,那个供销科长,大家喊他许徐科长,非不让我走,要举报我,我也不服气,吵了两句,都走到门口,让保卫科拦着我。
      这不就闹了起来。
      我刚刚看了,保卫科那三个人都在呢,一个都没少。”
      李林对唐军道,“老表,你去瞅瞅。”
      唐军把烟蒂踩在地上,然后理了理为了这趟出门新买的皮夹克领子,理了理打了发胶的头发,手插在皮夹克口袋里,到了保卫科门口,不管不顾,拉开玻璃窗,啥也没说,对着里面三个穿着保安制服的人散了一圈烟,“徐科长在不在?”
      一个中年人,抖了抖脸上的黑痣,拉开门,上下打量了一下穿着黑皮鞋、黑裤子、黑色皮夹克的唐军,嗅了嗅手上的烟后,笑呵呵的道,“你说的是哪个徐科长?”
      唐军大大咧咧的道,“你们这里还有几个徐科长啊?”
      “供销科的徐科长?”
      中年人又接着问。
      “废话。”
      唐军没好气的道。
      中年人道,“不凑巧,徐科长刚走,请问你是?”
      唐军脸不红心不跳的道,“我找他有些事,你知道他家住哪里不?”
      不等对方反应过来,就把手里的大重九,整包烟丢了过去。
      中年人接过来烟,来回翻来看去后,往身后指了指笑着道,“后面家属院,你过去一打听就知道。”
      “谢了,回头请你吃饭。”
      唐军转过身,就跟李林说了一通。
      李林点点头,扫了一眼保卫科,转身就去了化工厂家属院,随意找了个在门口遛弯的老头,就找到了那个徐科长的家门口。
      不需要李林吩咐,李光山上前敲门。

第233章 何以抱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