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资本盛行的年代,各行各业都充斥着捞快钱的想法。
商品的品质,尤其是音乐作品的品质,受限于词曲作者的音乐修养,文学素养,人生履历,人文精神,灵光一闪等等诸多因素。一首好的作品需用时间来雕琢,即便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周董,一曲《夜的第七章》整整花了七个月的时间,才得以面世。
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
创作者愿意为了一首好的作品,千雕万琢力求完美。
可是资本不愿意等,每等一天,就是几十几百万的小钱钱逃跑了。
所以慢工出细活这种创作模式,必然被追求效率的资本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工业流水化的批量生产。
也许有人会问,工业流水线上出来的东西能好听么?
答案很残酷!
好不好听并不重要!
资本不是艺术家,音乐的品质从来不在他们的考量范围里,他们所关心的只是音乐能否带来利润。
质量不够,数量来凑!
在资本的推动下,量产音乐会以铺天盖地的声势,占据听众耳朵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在云层顶端冷笑。
老子出品的东西,你们居然不懂欣赏?
没关系,慢慢来。
因为审美是可以培养的!
谎话重复一千遍都能成为真理。
何况是没有标准答案,完全依靠感性来衡量的音乐!
一年不够就两年。
一辈人食古不化,那就瞄准下一辈。
只要资本源源不断地投入,胜利总会到来。
因为那些坚持原创的家伙们,也要吃饭喝水,养家糊口。
当他们发现自己坚持的所谓理想,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摆在面前的也只有两条路可选饿死或是投身资本。
为什么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这就是理由。
不过现在还是八十年代,资本这头恶兽,才初露獠牙,还未来得及展现出笼罩在迷雾后的庞大身躯。
当初卢大侠发起“非情歌运动”也只是隐隐觉得这股风头不对,他不明白过为什么歌坛从原本百花齐放的状态,转变为情歌一枝独秀。
是因为情歌过于优秀?
还是其他题材的歌曲没有好的作品,所以被大众遗弃?
正是怀着这种疑惑,他写《梦想号黄包车》给混血甄姑娘唱,写《傲骨》给谭校长唱。
以这两位的歌坛地位,以及本身的音乐素养,断不至于令这两首歌明珠暗投。
可当歌曲发布后,市场却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
仅仅入围当年“香江十大劲歌金曲”的四十首大名单,正式奖项方面颗粒无收!
歌曲,歌手都没有任何问题!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市场吗?
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又怎么可能出错呢?
难道《梦想号黄包车》真的不如入围的任何一首情歌?
绝不可能!
在卢大侠眼中,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充满矛盾的悖论!
而少年的一句劣币驱逐良币,乌龟跑赢兔子。
似乎语带双关,另有所指。
卢大侠心中所有触动,但又形容不出来这种感觉,一时间像是有几百只猫同时抓挠在的心肺,难过异常!
第19章 卢大侠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