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技巧,无需多言,无论是表演,歌唱,乐器,舞蹈都需要技巧加持,堪称重中之重。
      魅力则直接决定了粉丝转化率,一场完美地表演过后,若观众发现表演者是个形容猥琐,毫无魅力的丑逼,那么再好的表演也是一场空梦。而且魅力还有另一层用处,既是与他人互动时,魅力高低决定了沟通的成效,也许魅力低下时说破了嘴皮子都办不到的事情,当魅力高了以后再去谈,也就是一两句话的时间。
      知识看似和娱乐圈没什么直接联系。
      实则不然!
      腹有诗书气自华。
      胸藏沟壑,肚有锦绣的读书郎,那种随性儒雅的气质,是一般人无论怎样模仿,都无法企及的。
      而且,顾燕时既然决定踏足娱乐圈,那便不可能放着后世的海量资源不用,和人讲什么公平竞争。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他的确可以一下子唱出很多后世经典之作。
      但也仅仅是唱出来,保持主旋律和歌词不错而已。
      至于歌曲背后的乐器配器,和声编写,音高,间奏,音乐整体架构,大致的情绪走向,乃至作品会是什么风格,乡村,爵士还是摇滚,大编制还是小编制,采用原生乐器或者电子采样,什么地方需要什么样的音色,采用什么样的乐器,充当什么声部。
      这些具体的细节,他是没有能力仅靠记忆就一一还原的。
      人类大脑是个很玄乎的玩意儿。
      虽然科学家们参照人类的行为模式,信息接收思考对策行动反馈,这一流程发明了电脑。
      不过深究起来,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将梵高的《星月夜》存入电脑,那么当这个文件被再次提取,呈现在屏幕上的,将是分毫不差的《星月夜》。
      而人类看到《星月夜》后,哪怕将原作放在最优秀的画师身旁,都不可能将它原原本本画出来。
      尽管人类无法重复这画的所有细枝末节。
      但这并不妨碍人们,以诸如天空中飞卷的星云,好像在旋转着跳舞,好像鲜花一样怒放,那柔韧的枝条虽然力量微薄,却无畏地抽向天空。而直上云端的巨大柏树,形如一团黑色的火舌,不屈地奋力伸展着枝叶之类的文字去描述这副作品。
      而接受到这段充满情感的描述的一方,哪怕眼前没有《星月夜》,脑海中也会浮现出相关画面。
      进而体会到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忧郁,以及画作想要表达的人类不屈的挣扎与奋斗。
      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
      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
      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起。
      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所以,艺术绝不是高高在上,专属于有钱人的装杯工具。
      当你被生活打败,被爱情抛弃,被友人背叛,也许是一首歌,也许是一本漫画或是一部电影,在阴郁的心头,不经意地抹上那么一笔,突然你会觉得这世界或许不只是阴天。
      于是你慢慢地走下天台,回到温暖的被子里。
      第二天,又是新一轮太阳升起。
      要想温暖人心,仅靠技术的堆砌是远远不够的。
      正如毕加索在《法兰西文学报》上提出的一连串设问。
      你以为艺术家是什么?
      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低能儿?
      画家只有一双眼?
      音乐家只有一对耳?
      诗人只有一架心琴?
      恰恰相反,他怎能不关心别人,不关心世间百态,不

第24章 肘破跤[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