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3章 第十节 李林与陈生(中下)[2/2页]

血洒黎明 徐达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共和国军垦第一城。按照主人的安排,凡到访石河子市的内地人,第一站必须到‘军垦第一连旧址参观,后去新疆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参观,也是必修课。在“军垦第一连”旧址,我见到了地窝子、旧式风车、人拉的犁和用茅草盖起来的邮电所、商店、豆腐房、铁匠铺;见到了简陋的连部和会堂。虽已60多年了,我仿佛见到了1950年在王震、王恩茂二位将军率领下的解放大军,挺进石河子,拉动“军垦第一犁”。一批批来自祖国各地的英雄儿女,集结在这里,肩负起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是他们面对戈壁、沙漠、荒原,与风沙同行,铸剑为犁,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开辟出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军垦新城,成为共和国永不换防的哨兵。为了石河子的绿化,军垦战士‘宁可旱死三亩田,也不渴死一棵树;宁愿喝排碱渠里的盐碱水,也要把省下来的饮用水用来浇灌树木。曾在石河子工作生活过16年时间的我国著名诗人艾青,为石河子写下了《年轻的城》,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在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我不仅见到王震、王恩茂、陶峙岳等老将军为筹建兵团而亲笔书写的文稿,更见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刘少奇主席和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同意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亲笔批件。为使兵团战士扎根边疆,王震将军亲笔上书毛主席,要求招募大批内地女青年支边,让兵团战士成家生儿育女。博物馆里有多幅在战士新婚之夜许多未婚战士‘听隔壁戏的画面和描绘当时真实情景的彩塑,看后让人忍俊不禁。”
      习惯了沉寂或者满身疲惫的众人没有打破陈生的叙述,在这样的黎明之前听这样一个故事似乎也是一种从灵魂到肉体的放松。
      “可惜……”陈生话锋一转,李林觉得自己的心也被提了起来,“这里并不是石河子,自然也没有先辈留下的物质条件,不过……”
      陈生顿了顿,闭上眼睛似乎陷入了沉思:“这里有我们休养生息和重建队伍需要的一切先天条件,只要假以时日,足够我们东山再起了。”
      陈生的话语里已经俨然把自己当作了天狼突击队的成员,这引起了王庆新在内的一群人很大的骚动。这个人到底是谁?他的底细有人清楚吗?为什么李林要吸收这么一个不知根底的人加入天狼小队?
      “这位是陈生陈营长,也是咱们国家的退役军人,大家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在境外,我们就如同同根所生。经过考虑,我已经决定和陈营长联手,大家欢迎他加入咱们天狼突击队。今后,我们不单单要为死难的兄弟复仇,还要让咱们天狼突击队的名号响彻云霄,让世界人知道,我们炎黄子孙,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
      陈生就这么以参谋官的身份加入了天狼突击队,虽然是新加入的路人,倒也没有人不服他的,只因为他的几项建议都得到了核心成员的赞誉,这其中包括韬光养晦大力开展技术型人才的储备,为长久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及联系北方俄罗斯和中东小国的黑白两道贸易人,建立自己的关系网,接取一些佣金一般,但任务难度明显很低的任务;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广泛笼络世界各地的退伍军人,尤以北方俄罗斯的退伍特种兵为主,这部分人往往只要有几杯好酒就可以和你称兄道弟,当然,收买他们也只需要多一些的烈酒和并不高的酬金。

第73章 第十节 李林与陈生(中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