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岩石疙瘩还很难找平,一时干得兴起,就把上衣脱了,光着膀子干起来。按照井下操作规程,这是不对的,不过,师傅们经常这样干。
正在这时,来了几个检查的矿领导,其中有磨山矿的一把手付矿长,他用手中的矿灯照了照梁时异,要求穿戴好劳动护品,并认真询问了叫什么名字、什么专业,家在哪里,实习多长时间了等等。
第二天下班后,技术科长就来通知他,明天到技术科去报道!梁时异过去后,勤奋地学习测量技术,经常主动加班加点地下井到现场观测,很快就掌握了基本仪器的操作。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这些都是自己的专业范围,更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可以说,付矿长是自己的伯乐。进入技术科没有几个月,就被任命测量组长,半年后,又提他当了测量主管技术员,工资长了一大截。现在自己已工作三年多了,这三年多来,自己白天黑夜地苦干,自觉磨炼自己。他始终相信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一句话:如果你只想当一名工人,那么下班后你就可以休息了,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那么,下班的汽笛,只是你思考的开始。通过自己的业余时间刻苦学习,虚心求教,他不但掌握了采矿、地质技术,而且获得了采矿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两个中级职称,可以说是整个磨山大井的技术多面手。老矿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也曾多次向集团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不遗余力地推荐自己担任技术矿长,但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时间长了,了解到了铁丘集团公司里,升为中层干部的潜规则一般有这样几条路:一是当地职工,身强力壮而又头脑灵活,从班组长升为工段长,然后机缘巧合,再升为中层。这类人一般文化程度不高,靠的多是恃强凌弱进行管理,多停留在副矿长、矿长、经理这一层面,最好的升到集团副总;另一类是大中专毕业生,从技术员干起,成长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转行干管理,上升空间较大;还有一类是复转军官,直接被任命到集团公司任矿长或副总。前两类人,要想干中层,光有能力还不行,还要有背景、关系,否则,就在基层一直干下去,或者受不了辞职走人了事。而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一般由后两种人升任,没有合适的,市里就直接空降。这次,借救人事件发酵的东风,老矿长又开始了大力的推荐活动。为了此事,老矿长甚至不惜放下脸面,一个个找到集团公司领导,苦口婆心地推荐游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经过民主推荐、群众测评,梁时异得票率出奇地高,在群众中有很好地评价,这很出乎集团领导的意外,后又经过组织考察、研究,昨天终于下了文件,这次竟然成功了!自己当上了拿年薪的中层干部——技术矿长,副科级待遇(文件上这样说的)。
原来,集团公司在市里是正处级单位,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都是由市里选派的,具有公务员身份,但是与公务员不同的是他们拿企业的年薪,下面的副总们也由市里任命选拔,但不具有公务员身份,集团公司下辖十多个独立、非独立子公司(矿),一把手是正科级,副职是副科级,他们自然没有公务员身份,只是集团公司选拔任命的,比照处级习惯性地说成科级干部,有些名不副实。不过在集团公司慢长的历史中,在计划经济时代,公司的科、处级干部,是与政府、事业单位的同级别干部平起平坐、可以互相调动的,只是到了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政企分开后,国企干部一般不再有公务员身份了。但无论怎么说,拿年薪的科级干部还是令人羡慕的,不但有职有权,光一年十几万到几十万的年薪,在远离市区的乡镇地区,那可是挺光鲜的,起码是个中产阶层,与一般工人、农民早已不在同一个层次上了。要说梁时异不高兴那是矫情了,作为世代农民出身的他,能够上大学到国企工作已感到荣幸,现在又当上了科级干部,哪怕这科级不那么名副其实,但无论怎样,一个矿还有近千名职工,只有六七个矿长,权力还是不小的。集团公司所在的铁丘镇的镇长才是个正科级,镇里的干部见了集团公司领导都是毕恭毕敬,因为他们与县区领导是平级的,见了各单位经理、矿长们也是客气的不行,手拉手称兄道弟,因为他们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用得上这些矿长们,毕竟,背靠大树有材烧,国企有钱啊。
副科级以下的管理人员分别是主管(工段长)、副主管(副工长)、一级科员、二级科员等等。
在一个单位里,除了矿长们外,管理人员又分为两种:生产管理,后勤管理。前者,就是刚才介绍过的工段长们,他们普遍地比较强势,管理严厉,甚至粗暴简单,负责组织职工完成生产指标。后一种管理人员,要么是大中专毕业生,要么是有关系的职工,前一种人累死累活,每一天都忙个不停,干不好,就挨批评;后一种人,每一天也忙着投机钻营,为了升职,或者为了一点私利。至于业务工作,能推就推,能不干就不干,即使耽误了事,领导也会给一些面子。少数人机缘巧合混好了,提拔上去,多数人,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就会一直混下去。
还有一部分地面干辅助工作的,要么是妇女,要么是家庭条件较好的职工,即使少挣一些钱,也不愿意从事危险的井下工作。
在井下从事脏苦累工作的,多是从附近招来的农民,或者是顶替老矿工上班的矿二代、矿三代。他们为了生活,为了家人,在危险潮湿狭小布满粉尘炮烟的井下,流血流汗,三班倒,每一天,干活、吃饭、睡觉就是他们生活三部曲,管理层,甚至中高层的勾心斗角、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与他们无关,所以,也就不关心这些。他们以损害健康为代价,换取相对比较高的工资。不过,国家有规定,他们有下井费、夜班费、免费班中餐,定期检查身体,还能够提前五年退休。
这些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干的好了,最多提升为工段长,能够提升为副矿长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
第2章 井下生活(4295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