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里,下了一场大学,虽然各单位都组织出来扫属于他们那段路上的雪,可一夜的冰冷,路面上都有了一层薄薄的冰。
傍晚下雪时,还觉得下雪不错,净化了空气,也没有地上的泥泞,到处银装素裹,也是一种心情。
可当早上,从窗户往外看去,楼后面有很多铲雪的人,很多慢行的车,很多打滑的过客,才知冰冷的世界了,存在的危险没那么简单,刺骨和炙烤都在考验着人类。
公公婆婆早早的就吃了早饭,刘玉亮刚睡去一会,我自己下了一碗面条,坐在沙发上吃了起来,屋里的温度还算可以,二十度温暖如春,这样的日子里,在这温暖的楼房里无不就是一种幸福。
可没吃了几口,忽的想起了母亲,这种天气里,到处是冰雪,母亲可有饭吃?赶不了集,存不下菜,买不上馒头,母亲该怎么办呢?不会在那干等着天气转暖了再去买来吃吧?
这么冷,村里的路那么难走,母亲怎么出门呢?忽的又想起了院子里也肯定满是雪了,想起了那次母亲摔碎手骨的样子,心里越想越纠结的难受,实在是难以下咽了。
我在这里享受着温暖,生活在春天里,怎么能让母亲一个人生活在买不着.吃不上饭的冰雪寒冬里呢!心忽的揪紧的难受起来。
我赶紧放下碗筷,拿过手机来,迅速的拨通了母亲的电话:
“妈,这个天你可千万别出门啊”
“我知道,这么冷我出去干嘛?”母亲很轻松的回了句。
“院子里的雪也先别打扫,只用那个掀铲出条到大门口,厨房和厕所的道来就行”
“我早打扫干净了”
“哎呀,你怎么总不听呢,你那么急的干干啥呢?这么冷你打扫什么雪呢?”
“我刚打扫完,穿着棉裤棉袄,还带着棉手套,一点也不冷,打扫完了还出汗呢”
“那是累的,你可别出着汗得瑟啊,这天这么冷可的注意保暖别感冒了”
“知道,我早来屋里暖和了”
“不用心疼碳,尽管烧就行,这一吨碳,足够你那个炉子烧的,没事就坐炉子旁暖和,天冷就别出门”
“嗯,炉子一直很旺呢,早上还没起来就先来提开炉子了,然后又去躺了会,屋里暖和了才起来的”
“嗯,那就好,家里还有饭吗?”
“还有点,上个大集去买了点菜,想明天去赶集来,这个天恐怕是去不成了”
“你千万别去,老老实实在家带着就行,想要什么和我说,我给你送,现在看街上个,各单位都出来扫雪了,过会十点着,路上就都好走了,我就给你送吃的去啊”
“不用来,我还有吃的呢,还有大白菜,还有粉条的,天好好再来就行,要不路上很滑”
“市里面的路还有咱家南面那路应该还可以,就是往咱们村拐的那路不一定有打扫的”
“好像没打扫的吧,哪有那么好的,我没出去不知道,你先不用来,后天化化雪着再来就行”
“嗯,你快在屋里暖和吧,我过会看看没事就去给买点吃的去”
“先不用来啊,我还有吃的”
“嗯,看看再说吧,你暖和着啊”
......。
我扣掉电话,赶紧把那碗面条吃了,然后洗簌完毕,穿上大棉袄,去地下室找了双儿子穿不上的运动鞋子,穿别的鞋怕打滑,在说那路上晒着的地方也许过会也泥泞了,自己还没双冬季穿的运动鞋呢。
虽然这双鞋子一看就是孩子曾穿过的,孩子上小学时的运动鞋,三六码的我穿还可以,虽然里面的鞋垫子早穿的缺了一截,但穿着还算能行,我找来一块裁鞋垫的绒毡,剪了双鞋垫垫上,顿觉合适了不少。
我慢慢走着,到楼后面那家煎饼铺里,给母亲买上了五斤小米煎饼,这个留的住,不那么容易变质。这五斤煎饼母亲一周也不一定吃完,到时雪冰都没了,路好走了。就都好办了。
然后,又慢慢的开着车,去了西边那家小点的超市,看着里面的东西,想着该买什么。
最应买的是豆奶粉和钙奶饼干,早上母亲如果不愿意做饭,起来的晚点了,喝袋豆奶粉泡饼干先垫垫,中午再炒菜吃饭也不错。
于是,豆奶粉,四包钙奶饼干,一根大火腿,几袋榨菜咸菜,酱油醋盐各一袋,还有一袋炒花生,买了几个西红柿。一块蘑菇,和一捆菠菜,然后又去冰柜处拿上了条冻鲅鱼。
开车在路上,不敢狂野了,怕打滑,好在太阳还不错,路面不是那么僵硬了。路两边那些没被压住的融雪,在清扫后,已经开始湿润了。
我慢慢开到我们村南面的和大公路接口哪里,把车停在宽路边上,戴上口罩,戴上手套,戴上棉衣帽子,下了车,此处空旷更觉寒冷。从车里拿出一兜兜的食物,关好车门,步行着往家走去,因为此刻在我心里,母亲肯定没东西吃在挨饿,那是不容自己犯的错,必须立马来送才行,如不然心里揪心的就不止是难受了。
这条通往村庄的路,雪还没人打扫,不过还不算难走,毕竟不是压住雪后寒冷的?冻,可路两边雪没那么浅,有时还灌进那双低帮的旧运动鞋里。丝丝的凉意,一阵风吹过,飞雪飘摇,拍打在身上,刺激在脸上,这村庄地阔,没什么遮挡,寒风似虐了。
走到下崖头的那里,我现往下看了看,走哪边合适,怕下坡路再打滑那就不怎么好了。
下崖头时,我特别的小心,两手提着东西,斜背着包,本来就不那么利便,再低着头仔细的看着路,感觉口罩上面的眼睛罩满了雾气,时不时的紧眨巴几下,那双旧的孩子气的运动鞋,也时不时的给点小惊险,这路,村民们怎么不出来集体扫雪呢?就没走的吗?这村干部也不组织下,没点干劲!心里埋怨着,认真的走着。
到了北面,走到爬村的那崖头上时,身上真的是外冷内热了,都走的出汗了,口罩里面的两腮湿湿的凉。这上崖的路,接触太阳的温暖早些,有些地方都有了泥泞,路中间的雪也在开始融化,只是看上去好像有些滑,所以不怎么敢走中间,只有踩着边上还有些荒草的路感觉会牢靠些,那双旧鞋子上也满是泥雪了,本来就旧,再加上这些装饰,显得特别的好笑。
我就那样一步一仔细的往上走去,崖头上面似乎站着几个人,这个天竟然也有在外面看风景的。我倒是一个也不想遇到,不是觉得自己有多狼狈,是想着静静的回家,不用再费口舌。
快到崖顶时,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小姑这个天还回来了啊?”那位有点事多的近六十岁的大侄子乐呵的看着我问。
“啊,都在这里玩啊”我出于礼貌的回着大家。
“这路上很难走吧?”
“还行,这上崖有的地方化雪了,有些泥”我说着,好像是为自己的这双鞋此时的模样解释似的。
“嗯,这个样,明天更难走了”
“这又给三婶子送吃的来了?”到了上面,那位按辈分叫他大哥的六十多岁的人问着。
“嗯,这个天没法出去买,给少买了点送来,免得她再出去”
“小妹妹想的还真周到”他笑着赞赏着。
“小姑,你这有了车了比以前跑的更勤了,三妈什么天也不用愁吃不上饭了”另一个伦辈份叫我小姑的五十多岁的人笑着看看我手里的东西,看看我。
“关键是咱们这里好走了,来回也方便了”我只能这样回答
第163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