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39章,文官们请战[1/2页]

大明镇海王 中华田园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京城皇宫乾清宫,弘治皇帝巨大的书房当中。
      内阁三阁老,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辅,再加上六部尚书、侍郎等等,足足十多个朝中重臣齐聚一堂,和往常一样商讨着国家大事。
      最近国泰民安,海清河宴,弘治皇帝的心情那是相当不错,面容的笑容,烦心的事情少了,弘治皇帝忧心的事情也少,整个人的气色也是好了很多,面容都更红润了。
      不过相比起弘治皇帝红润的气色来,在场的这些大臣们则是一个个显得愁眉苦脸,似乎心事重重啊。
      “诸位似乎有什么事情?”
      弘治很快就看出了这些人的异样,想了想问道。
      似乎好像也没有什么事情是值得忧愁的吧,这西南地区在改土归流之下,一直以来没有得到解决的土司问题也是迅速的平定下来。
      北方草原的鞑靼元气大伤,现在连靠近长城百里都不敢,东边的倭国被狠狠收拾了一顿之后,这倭寇一下子消失的干干净净。
      今年又风调雨顺的,大明蒸蒸日上,真心没有什么值得忧愁的事情。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众人互相看了看,最终还是刘健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过棉花价格飞涨的事情?”
      “嗯,朕听说了,也从报纸上面看到了。”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说道。
      在他看来,棉花价格涨就涨吧,又不是粮食,现在又是夏天了,棉花涨价也不至于说冷死老百姓,无关紧要的事情,反正只要粮食不飞涨就可以了。
      所以看到报纸上说棉花价格上涨,他是没有在意的,问都没有去问下这件事情。
      “陛下,现在棉花的价格已经涨了几倍,原先的时候仅仅只要150文,现在已经涨到600文了,可是,市场上面的棉花却依然非常的紧俏,根本就没有棉花买。”
      刘健想了想也是将现在棉花市场的情况说了出来。
      “是不是有人在背后囤积棉花,哄抬价格?”
      弘治皇帝想了想问道。
      “并不是,而是因为市场上真的已经没有棉花了,而需要棉花的人太多了。”
      “整个京津地区,大大小小的纺织厂足足有几千家,每天消耗的棉花数量非常的庞大,我大明虽然种植的棉花很多,但是依然经受不住如此大规模的棉花消耗。”
      “所以也是有了现在棉花价格飞涨的事情出现。”
      这时李东阳站起来补充道。
      “原来如此~物以稀为贵嘛,难道对老百姓的生活有影响?”
      “现在是夏天,应该不至于影响老百姓吧?”
      弘治皇帝恍然大悟一般的说道,接着又反问道。
      “陛下,京津地区大大小小的纺织厂有几千家,大的纺织厂雇佣几万人,小的纺织厂雇佣几十人,算下来,京津地区这里在纺织厂做工的人足足有几十万人。”
      “现在棉花价格大涨,棉花紧缺,京城这里的纺织厂不得不大规模的停工,依靠纺织厂生活的这几十万人一下子就没有了生活的依靠了。”
      “臣等现在正是在为此事烦恼,几十万人的生活,这可不是小事。”
      刘健非常认真的将事情说了出来,一脸的忧愁。
      “竟然有几十万人靠纺织厂生存?”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震惊了。
      原先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大问题,现在一听,顿时就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
      几十万人依靠纺织厂生活,这纺织厂一旦停工,他们的生活就没有了依靠,这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事关几十万人的大事,难怪大家都忧心忡忡了。
      当然了,弘治皇帝并不知道,其实大家不仅仅是忧心这个,更忧心的是大家的投资要打水漂。
      武将勋贵集团们一开始就投资各个买卖,赚了钱,资本雄厚,这些损失能够承受。
      他们这些文官们算是后知后觉,投资的比较晚,所以在纺织业当中,文官集团们的投资比较多的,占比也比较大的。
      对于这个投资,他们可都是非常重视的,也都寄予厚望,指望着这些纺织厂能够给自己下金蛋呢。
      谁知道现在竟然没有棉花了,这就让人蛋疼了。
      “陛下,现在整个京津地区的人口总数都已经超过千万了,水泥厂、纺织厂、造船厂、捕捞业、远洋贸易行、煤炭厂等等,随随便便一个行业,也是有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在工作,牵扯到的人口更是庞大无比。”
      “纺织业也是去年才兴起的,规模还不算太大,真正

第539章,文官们请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