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四十二章 告诫[1/2页]

从知否开始当文圣 人肥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夜色渐深,盛府归于宁静。
     泽与堂的书房,致远堂内,烛火通明。
     盛长权独坐窗前,案上紫檀锦盒已然打开,那方名为“松烟”的古砚静静躺在丝绒衬垫上,其色如墨,温润内敛,仿佛敛尽了时光与无数先贤的智慧沉淀。
     月光透过窗棂,洒下一片清辉,与跳跃的烛光交织,将他沉静的面容映照得半明半暗。
     他修长的手指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意味,轻轻抚过砚身冰冷的石质。
     指尖下,细腻坚润的纹理仿佛在无声诉说其历经的沧桑。
     这方砚,承载着余阁老的期许,也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他自己复杂的心绪。
     “松烟?”
     盛长权唇角微勾,露出一丝冷峭又坚毅的笑意,低沉的声音在寂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松可傲霜雪,烟则随风散。”
     “自今日起,我只会为松,立于天地,而绝不可能成那随风飘摇、转瞬即逝的烟!”
     余阁老致仕一事,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在他脑海中漾开层层思索的涟漪。
     “原本,我以为余正浩那桩丑事是孙之行的手笔,意在打击余家声望,削弱余阁老在朝中的影响力。但……”他眼神锐利如刀,“根据‘他传递来的蛛丝马迹,再加上万家人辗转送来的那些隐晦线索,这算计余正浩的幕后推手,竟然还不是他。”
     不过,说的也是,毕竟,孙之行可是一直有申守正看着呢,对方还做不到在不惊动申家的前提下,做出这番算计。
     至于说是谁做的,很明显,只要看最后得利的是谁就行了。
     故而,这箭头指向的就是那新近入阁的萧钦言萧阁老了!
     这个结论让盛长权心头凛然。
     萧钦言,素以圆滑世故、长袖善舞着称,是新帝登基后迅速擢升的“新贵”代表。
     他为何,要对根基深厚的余阁老下手?
     难道他觉得自己可以凭借这个机会,坐稳这个位置吗?
     盛长权第一时间怀疑萧钦言是当局者迷,被入阁一事迷昏了眼睛。
     不过,应当不可能!
     所以……
     “呵呵,”盛长权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冷笑,带着一丝讥诮,“果然,在这朝堂之上,哪有什么绝对的黑白分明?”
     “所有的,不过是利益交织,各为其道罢了。”
     他想起今日在余府感受到的暗流,以及人群中那叫做沈青蘅的,其目光中的审视。
     “今日是萧阁老算计余家,明日又会是谁算计萧家?”
     “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在这看似泾渭分明的黑白两色中,杀出来个意想不到的‘血色来!”
     不过,更让盛长权深思的是:“萧钦言此人,根基远不如余阁老深厚,他凭什么觉得自己能在这即将因余阁老致仕而更加动荡的朝局中站稳脚跟?”
     “还是说?”
     “他背后……是否还站着更高、更隐秘的人物?”
     “是宫中的某位贵人?”
     “还是手握兵权的某方势力?”
     萧钦言能迅速入阁,本身就透着不寻常。
     盛长权缓缓研开一小勺取自梅蕊的雪水,墨锭在“松烟”砚堂上划过,发出细微而沉稳的沙沙声。
     这声音在寂静的夜里,如同蛰伏的巨龙在深渊低吟,带着积蓄力量、伺机而动的意味。
     他并不急于寻求所有答案,眼下信息有限,过度揣测只会自乱阵脚。他需要的是耐心,如同研磨这方古砚,徐徐图之,静待水落石出。
     半晌,他轻轻呼出一口气,将纷繁的思绪暂时压下,目光落在案头堆积如山的书卷上。
     “唉!我又何必在此刻想这么多呢?”他微微苦笑,带着一丝自嘲,“眼下最要紧的,还是那春闱大比!这才是叩开那道门的唯一钥匙。”
     没有功名,一切筹谋皆是空中楼阁。
     余阁老的赠砚、盛紘的训诫、乃至沈青蘅的注目,都基于他可能拥有的“未来”。
     若春闱失利,这一切都将如梦幻泡影。
     他收敛心神,如同老僧入定,眉宇间的深沉与锐利被专注所取代。
     他翻起一旁精心批注的策论集,重新沉浸其中,笔尖偶尔在稿纸上划过,留下工整而有力的字迹。烛
     光下,他的身影挺拔而孤寂,唯有那方“松烟”古砚,无声地陪伴着他,见证着这个少年在静夜中积蓄着破茧的力量。
     ……
     致远堂外,廊檐的阴影下,一个娇小的身影正猫着腰,小心翼翼地透过窗棂缝隙朝书房内张望,正是盛长权身边的大丫鬟桔梗。
第四百四十二章 告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