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味坊”招工的消息一出来,先是周围的人最早得到消息,城里的店铺都有多久没有招人了,但凡有店缺人,掌柜的或者东家肯定把自己的亲人找过来,而不是说找你这不认识的外人。
其次,倒是有有钱人家缺下人奴婢使唤,那也得卖身进去,一签了卖身契,生死都归了人家。不过边城生活的人,多数都是入伍参军,上阵杀敌。
“真味坊”开店的时候,王颖首先要培养自己亲信,又有于叔他们一群人可用,再买上几个下人,所以就没有对外招工。
不过,现在既然要开第二家店,王颖也打算再把小山庄扩张一下,手头就严重缺人,索性面向城中百姓,大批量的招人。
招工简章上面,写明了月钱:五钱银子一个月,包吃住,三个月一评比,表现好的还会有额外的奖金福利。后面则跟着招人的要求,大概就是勤劳能干,服从安排之类的。
路过“真味坊”门口的人,看了这则招工简章之后,无不被吸引住。“真味坊”开出的月钱,在边城虽然不是最高的,但是后面包吃住啊,而且一进去,不用从学徒做起,只要培训合格的,即可就可以有正式的工作。
有的人自己就想应聘,有的则想着让家中的亲戚过来干活,开始向“真味坊”的管事各种打听,看看除了上面写的,还有其他的要求没有,或者有的人想要走捷径,给于叔或者杨秀儿塞红包。
于叔和杨秀儿当然拒绝了,他们干得好好的,非常喜欢现在的工作,可不想为了一点小利,丢了这份工作。
塞红包的人被拒,非常失望,只能打起精神,老实的报名。
招工简章只是先张贴了出去,想要找工作的人,一律都可以报名,然后在指定的日期过来,统一进行面试。
到时候,王颖会抽出来两天的时间,集体开始面试应聘者,挑选出合适的人留下来。
王颖这种招工的方法,和这个时代传统的招人方式,一点都不相同。传统的招工,要不就是让自己熟悉的人过来,知根知底,经由中介人介绍,还要拿上礼品,才能登上掌柜或者东家的门。对方看上眼了,就会把人留下来。从学徒做起,学徒期间,是没有月钱的,顶多管吃住,每月发几文剃头钱,以供修理面容。
学徒干的活多是打杂跑腿,吃住在师傅家里,还要给师傅一家洗衣做饭,伺候师傅一家,也算是培养师徒之间的关系。
总之,传统的招人那一套,王颖了解之后,就觉得麻烦,她不用培养出来一批感情深的人,费时费力,最后也不一定就如自己所愿。那么麻烦,还不如简单粗暴点,就只讲利益,我拿钱雇你,你好好给我干活就行了。
招工简章贴出去一上午之后,人传人,近全城的人都知道了,跑了大老远过来报名。
“掌柜的,还招不招人,这是我儿子,可能干了……”一位大娘拉着一位大小伙子,急切的说道。
还有的是,老父亲和儿子齐上阵的,只要可以报名,都过来报。
&
第200章 两位童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