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打谷场上。
在打谷场上进行晾晒、捶打,装袋,然后运送到场部仓库,入库称重。
终于在第一场雪落下时,将八百亩大豆全部收割完毕。
八百亩地,共计上交入库二十九万斤大豆。
最后统计下来,他们连队的大豆亩产量在整个胜利农场排名第一。
其他各农场、各连队的大豆,受到疟疾和水涝影响,都有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
二分场五连队是唯一不受影响、甚至产量提高的连队。
不光他们自己的责任田没有耽误,他们接管隔壁六连队的三百亩小麦,亩产量也达到惊人的七百五十斤,是全农场小麦亩产量第一。
连程天明都为此感到惊讶。
周俊耕和他的五连队,终于在全团一举成名。
一年一度的优秀连队评选,几乎没有悬念,今年肯定是他们五连队摘得“优秀连队”的荣誉桂冠。
五连队的所有人也无比期望他们今年能被选为“优秀连队”,总算他们这一年没有白忙活。
而此时,大概是为了给周俊耕顺利上任造势,兵团报纸也报道了五连队的优秀事迹。
报告他们今年挖排水渠时战天斗地的英雄气魄,和他们连队在疟疾肆虐时,居然能保持全连队无一人传染的奇迹。
包括今年在遭遇了疟疾与水涝的双重打击下,他们不仅保证自己的大豆产量不受任何影响,还主动帮助兄弟连队,对兄弟连队施以援手。
这些报道一出来,周俊耕曾经的光辉事迹也被人再次提及。
包括他在部队时的各项荣誉和功劳。
周俊耕一时成为了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而此时的杜彪,虽然仍然被蒙在鼓里,不知道自己即将被顶替,但也感到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巨大压力,总担心周俊耕有一天即将超过自己。
尤其是后来,杜彪得到上级通知,说周俊耕和唐沫同志因为工作调动,要迁到场部去住,让杜彪配合工作,给他们妥善解决住房问题。
周俊耕居然要搬到场部来住了?
不当队长了?
那会给周俊耕安排一个什么职位?
以后两人要是在一起共事,周俊耕会不会处处跟他作对?
还有周俊耕那个漂亮(嘴毒)的小媳妇,会不会跑上门来骂他?
以后成天看到那两口子,还不膈应死?
杜彪越想越焦虑,吃不下睡不着,人居然瘦了一大圈。
他没心思去给周俊耕安排住房问题,把这件事交给孙主任处理,让孙主任看着办。
于是,唐沫就跟孙主任申请了一座带院子的住房。
唐沫想要一套带院子的住房,有院子的话,可以种菜养鸡。
连队养的那三十只鸡,到时候跟他们一起迁过来。
有了鸡,又能吃肉又能吃蛋,一举多得。
孙主任按照唐沫的要求,替他们安排住房。
这时候,周俊耕和唐沫要被调走的消息不胫而走。
连队的人知道唐沫会调到团部医院的事,但不知道周俊耕也要走。
虽然队里的人时常觉得周队长惨无人道、脾气又臭,一派说一不二的军阀作风,可是知道他可能要离开的消息,仍然觉得不舍。
他们相信,如果周队长走了,他们永远不可能遇上一个比周队长更好的队长。
第147章:成为兵团风云人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