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哥,我们去前院放爆竹吧,叶斤昨天买了不少呢,姑娘们都在前院放呢。”
小果站在厅门前,听着院外的一声声爆竹响动,心难免有些意动,自小家苦从小也只是远远的看过,从来没有玩过。
虽说也能和姑娘们一起玩,但到了南京城之后,耳濡目染了不少规矩,就觉得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随心行事了。
其中就不乏李李氏教授的“窍门”;
“你是西厢房的丫头,西厢房就一个主人,那就是昌少爷。自从昌少爷在家发话,让你在家认字读书后,家中就事情也不安排你做了。但有一点,你为奴的得自知,那就是分寸。
平常里昌少爷不在家还好,你和姑娘们玩啊、认字、读书、绣帕、绣面都无所谓,但昌少爷只要回来,就应该伴在身边随时准备伺候,这样主家才不会厌你。
还有你看我,除了厨房的事情外,我是不是经常也去洒扫两院?你以为我是闲的没事做?我不知道偷懒?我是个雇来的厨娘,不吃饭的时候,也能让主家看到你在忙,这样才显得勤快,这样主家才会觉得满意。
我给你支一招,你平日里除了将西厢房打扫干净,天好的时候,把昌少爷的书拿出来晒晒。在读书人家里,这事一般都是书童或伴当做的,你做了一是显得没闲待着,二是显得你勤快,就是昌少爷知道也会夸你,不然昌少爷要你读书干嘛?晓得不?”
这一年来经过多少旁人的“点拨”,终于让小果在家里越显懂事,但也越显拘谨。
要放在半年前,小果会立马跑去放炮仗。可现在,叶成昌还在背诗,她也就不能前院,只能在中厅的看着屋外,等着叶成昌。
...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进早旦学堂不到一年,叶成昌不但已经学到《孟子》,就连五经中的《书经》都进背完。
在岑夫子的安排下,更是已经开始试作八股了,可令岑夫子头痛的是,叶成昌骈文、八股都能写的像模像样,可偏偏帖诗,常常是写得狗屁不通。
科举考试的第一步“三小考”分别是县试、府试、院试,也称童子试,其中帖诗是童子试必考科目。
因为重要,所以岑夫子跑遍了南京城大大小小的书铺,买了几十本诗集诗册,别无他求,让叶成昌按之前背四书五经的劲头,按本背诗集。
按岑夫子的说法,如果作诗需要靠长时间的背读,从而去理韵解律的话,那就众小开始作,一直作到试前,只要功夫深,铁柱磨成针,等积累到一定程度,肯定能在应试时游刃有余。
为此叶成昌自拿到夫子的买的书后,就一直在背从未停歇。就如这诗中所写“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今天是万历二十三年腊月三十,除夕。
叶成昌依旧在背诗,依旧在学习。
这样的学习态度,虽称不上数十年如一日,但也能称的上手不释卷。
就连午饭用过,按习俗家中幼子贴春联的这事,叶成昌都给回了,说今日必须背完这册子!直到下午过半才将册子放下,开始习惯性闭目养神和练字。
为此叶父叶母大为满意,都称进了岑夫子的早旦学堂,属实是没去错,为此年底还多加了份?金。
一声炮竹响过,红色碎片飘落在纸上。
只听见叶江在窗外笑嘻嘻的说道;“哥,出来玩啊,一直呆在房里做书呆子么?”
叶成昌也不恼放下笔,擦了脸上的墨点,转身就走出了房间,叫上小果一起到了院外。
其实刚开始家中的几个姐姐妹妹还有阿平,是在前院里放的爆竹,但叶老爹说了句“让内院也热闹热闹”大家就一股脑跑进了二院,现在已经炸的二院星星点点。
叶成昌在院内没放几个爆竹,就略显心事的坐在石凳上,仰着头看着淡蓝的天空发呆。
小妹叶江看着他发呆:“哥,你怎么了?”
叶成昌回过神微笑道:“哦,没事,刚又背完一首诗有些感触。”
一个姐姐走过来,捂着嘴笑着说:“嗯,背的诗,不应景吧!除夕在这发呆,你们说抻着个脖子像个什么?”
又一个姐姐赶忙抢着说道:“我知道、我知道,像个狗尿苔!顶着个脑袋,直直的杵着,哈哈哈...”
姐姐妹妹们叽叽喳喳的,将叶成昌一顿挤兑,笑得前仰后合好不开心,叶成昌也只好跟着傻傻的笑,等看到姐妹们又开始聊别的了,他悄悄起身走出了二门。
外院叶斤正在收拾上午刚买的一排猪肋,刚将肋条肉剔下,正喜滋滋的用斧头砍着块。
看到叶成昌出来,叶斤一边砍骨头一边问道:“昌叔怎么不去玩爆竹?咦...刚刚又背书了?”
&nb
第27章 屠苏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