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搞个奠基仪式?
也拿把戴着大红花的洋锹铲两下土?
好吧,这该死的仪式感......
叶成昌骑在马上,看着眼前一个三眼土灶,正在被叶斤一点点的垒好,看不出来叶斤居然正儿八经和厨子学过手艺,这一连串的土灶也垒的像模像样,由高到低三个灶眼,再配上树皮烟囱。
“斤啊,你为什么要垒烟囱?野外要个毛烟囱啊!”
“昌叔,你要是不吃,那什么辣椒,我垒不垒也就无所谓了。”
叶成昌砸么着嘴,真是少年不知富婆好,以后你就知道辣椒好处了。
溜了…
眼前的山坳与刚来时,已经是大不一样了,地上但凡是草木,都被清理的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是一堆堆的柴火和原木。
一些老人、妇女、孩童正在王茂路老婆的指挥下,干一些轻松、力所能及的活计,为此工地每五天,会给这些老弱妇孺,发放些食盐作为报酬。
叶成昌也不愿意费力的将食盐运过来,还不如发铜子呢,可架不住叶斤在外面牛匹吹的太大,将一群走沙子的尾货都给扫了,没办法只能拖来当工钱发。
这处山坳,准确的说是这两面山坡和这一处山坳,叶成昌花了近一千六百两银子,才搞定所有的关节,成功的在这两面山坡和两头拗口处,立好的界石。
冲动就是魔鬼,本来只计划准备四五百两买块山坳,可叶成昌来实地一看地形、位置,简直与脑中想象的并无差别,咬咬牙连山坡也一起买了吧,结果费用就严重超支。
忍痛交割完地款和税费,以后这块山林、土地就是林鸿雁的了。
没错,这片土地契书上写的是林鸿雁,而林鸿雁户籍,也不再是海州,已经改为江宁县上坊镇。
林鸿雁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坐拥四千二百亩山林、土地的地主婆,而且所有土地,每年还不需要缴税,因为购买的山林、土地,没有一丝一毫是田地,也没种植任何可以被课税的作物。
叶成昌本着深藏功与名、闷声发大财的想法,他的所有产业,都有没落自己的名。书铺房契上还是春哥,眼镜铺更是董为。
人怕出名猪怕壮,去年倒台的诚意伯就是例证,他在南京城所有的产业,只要被证明与他相关,他人刚走就被瓜分的一干二净。
就连叶斤也莫名其妙的,捞到一艘说是诚意伯的乌篷船,是一个想结交他的喇虎送的,那个喇虎吃下了诚意伯手下混恶的地盘,又恐没什么背景,所以就来拜码头,送了一艘船给叶斤。
还是说回诚意伯,这位伯爵的命可是够硬的,都扯旗说要进京清君侧了,居然还能活着,被压回老家看管,祖上到底是积了什么大德?这投胎技术是杠杠的。
“昌哥,闫木匠让你来看看这什么木刻楞造的对不对。”
这个冬天,叶成昌就打算住在“工地”,他规划的整个一系列建筑的布局,都在他的图纸里,可惜这些工匠,看不懂这些图纸。
没办法,叶成昌只能亲自上阵。
在叶成昌准备常驻工地前,平整土地和开挖水坝已经开始,是由人狠话不
第58章 工程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