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尔可试写之。”
李奇急忙取来纸笔,马周略一沉思,没用半个时辰便写完了。
李世民拿起来粗略浏览,赞叹连连,又看向马周,“朕正欲再广开言路,以知天下利弊,尔之所论,甚合朕心。”
“谢陛下大恩!”马周拜倒在地,自己的才能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李世民转向李奇,现在他一看到这小子,就莫名来气。
“李奇,举荐有功,明日上朝,你二人一起。”
“陛下,小臣此番也算是有功于社稷,只是,这功能换成钱不?”
李世民眼神不善,怒道:“你在跟朕谈条件?”
“不敢不敢,小臣谢恩!”
“李奇,明日早朝,若迟了,罚你半年俸禄!”
李奇面色一白,这句话对他来说可是绝大的打击,明明去年已经约定好的事,李世民现在就不认了,他还只能认栽,只能发出一声:“啊?”
李世民一拂衣袖,走了。
留下了苦大仇深的李奇和激动不已的马周……
又是五更天早朝,上朝的官员们三五人成行,走在凉风习习的官道上。
瞌睡未醒的李奇,迷迷糊糊地被精神抖擞的马周拖着,走在官道上。
呵欠连天的样子引来上朝的大臣们连连注目,相熟的几人还不忘戏笑几句:“世子真乃‘稀客也,哈哈哈哈!”
引得李奇连翻白眼。
很快朝会开始,马周目前还没有官职,只能候在殿外。
李奇自觉地强打起精神来,免得李世民借机敲竹杠,这事是有先例的。
李世民端坐龙椅,扫视群臣,缓缓开口道:“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朕欲广开言路,诸人可述天下利弊。”
“吾皇圣明!”众臣答道,皇帝陛下的意思,既然已经明确说出来,那就改变不了。
“不过昨日朕偶得一文,请诸位试听之。来人,宣马周觐见!”
一旁侍官急忙走下台阶,走到殿门旁高喊到:“圣上有宣,马周觐见!”
听到口谕的马周,急忙整理衣冠,疾步前往大殿朝见。昨日还茫然无措的人,今日像换了个人似的。
“布衣马周,叩见陛下!”
“起身。”
“谢陛下!”
“李奇可在?”
李奇听到李世民叫自己,急忙应道:“小臣在!”
李世民嘴角一扬,道:“请爱卿试读此文,诸位静听之。”
众臣道:“遵旨。”
侍臣把文章拿给李奇,李奇接过,展开,便开口读道:
“今天下稍安,年岁丰稔,但自古以来,君王不能常化……此二十一条,皆草民之鄙论,吾皇圣明,必能察之。”
李奇读完,朝中落针可闻,此二十一条,涵盖朝野中各种问题,针针见血,句句切中要害。
“诸位有何谏言,不必避讳,尽可试言之。”
“陛下,”作为国舅的长孙无忌出拜道,“此文言辞恳切,有理有据,直陈我大唐之弊病,远见卓识,令臣拜服。臣以为,广开言路,以知利害,令君臣坦荡以对,朝野相通,必可革除弊病,君臣一心,实乃我大唐强盛之国策,臣附议之!”
房玄龄等大臣也应道:“臣等附议!”
“哈哈,诸位忠心为国,朕心甚慰,此文是谁而作,诸位想必已经知晓。”
“马周!”李世民喊道。
“马周在。”
“尔可先去中书省任用,兼侍御史,时刻谏言朕之过失。”
“马周领旨谢恩!”马周激动地再次拜倒。
“诸位下朝后,细细思虑,再以奏折呈上,退朝。”
众人告退,口干舌燥的李奇也正要下朝,见李世民眼神,暗道不好,正想开溜。
老公公的尖细声音就在后面响起:“世子殿下,圣人召您与马御史堂后觐见!”
李奇只能暗骂一声。
进入内堂,便看见李世民似笑非笑的脸。
“李奇,今日来早朝时精神不济,衣冠不正,坏了朝堂风气,罚钱一百贯,可有异议?”
“没有。”李奇无精打采地应道。
是哪个狗贼打老子小报告!一百贯那!
李世民继续道:“克明壮年而逝,朕夙夜忧虑,幸得宾王,可堪大用,朕心稍安。”
马周拜倒于地,言道:“臣不胜惶恐!”
贞观四年,仲秋,王上书荐马周,太宗亲往见之,时王与马周论国,凡陈二十余条,莫不切中时弊,马周因谏言有功,乃除侍御史,入中书省,后亦拜相。
第20章荐马周[2/2页]